贵州山区来通的外来务工人员龙安贤,近五年来他最大的变化是换了一次工作、工资整整翻了10倍,而且他的4个孩子都爱上了这里—— 来自贵州榕江山区的龙安贤一家来通12年,近5年,于他们家而言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下一个5年,这家人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攒钱在南通买房,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 从开门见“山”的地方来通务工 贵州省的榕江县,与江苏南通相隔约2000公里,那里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劳动力选择来位于长三角北翼的南通工作,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是咱热情好客南通人的邻居。 刚过不惑之年的龙安贤,老家正是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的盘踅村,他告诉我们,他家所在的村子就建在山上,那里是个开门见“山”的地方,老家的人大都靠务农为生。考虑到全家人的生计,2003年,龙安贤和爱人决定来南通打工,那一年,大女儿龙春红才刚满4岁。 今年已是龙安贤一家来通工作、生活的第12年;不过他说,在这12年中,就近的5年于他们一家而言,变化是最大的:工作换了一次、工资整整翻了10倍;租住房搬迁了一次,屋子从一间变成了两间,居住面积较原来足足大了3倍;最最关键的是,如今家里已经有了3个女儿和1个儿子,这4个孩子都爱上了南通,他们在南通读书、生活,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我们想在南通学成之后再回老家”。 一家“蜗居”在10多平米的屋子 认识龙安贤一家,时间得追溯到本报“关爱一线牵”专栏于2013年的一次爱心走访行动;当时,龙安贤正是栏目组当期的10名受助对象之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一家6口人“蜗居”在市珠算博物馆对面,也就是崇川区钟秀街道城北村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毛坯房内。 那么小的空间,很难想象6口人是怎样居住的。两张床铺,用捡来的木板和砖块拼凑搭成,一横一竖摆放,当时,母亲刘欧雷告诉我们,大女儿和二女儿合睡一张小床,他们夫妇俩带上小女儿和小儿子横躺一张相对大些的床。凑合着住住,这一凑合就凑合了10年。 住在这里,房租便宜,每月仅需200元;而这笔支出相对2003年来通时龙安贤第一个月的工资,却是一笔大款子。龙安贤说,他来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路口洗车店担任洗车工,而每天从凌晨6点半干到晚上7点,一个月到手的收入仅350元。后来因实在无法担负每月的开支,妻子只好背着刚出生不久的二女儿也到洗车店打工,夫妇二人每天一起起早贪黑,这才把日子勉强扛了下来。 有了新工作居住条件同步改善 让这对贵州夫妇庆幸的是,在南通打工,每年收入多少都会涨一些;龙安贤说,洗车工的活儿他干了10年,待到2012年转行换第二份工作前,他的洗车月收入已经上涨到了2200元。“在一家洗车店干了10年,老板待我们夫妇俩很好,我们是外地来的,刚来南通落脚,孩子又小,多亏了洗车行的老板关照,才让我们夫妇俩都留下来工作。” 2012年下半年,龙安贤在韵达快递谋到一份快递分拨的工作一直到现在,如今他上班的地点就在位于开发区的韵达快递南通分拨中心。令他觉得在南通的归属感“加分”的是,在韵达公司工作3个月后他终于签下了人生的第一份劳动合同,成为了韵达快递的正式员工。“一如医疗、工伤、生育、养老等保险,都由公司统一缴纳,没有差别待遇,这让我打心眼儿里觉得‘我就是一个新南通人’。”龙安贤开心地说道。 有了新工作,两年下来收入也涨到了3500元上下。收入涨了,底气足了,龙安贤决定为全家人改善居住条件。妻子刘欧雷坦言,2014年3月,也是在一个热心南通人的“牵线”下,找到了现在位于市区人民中路130号二楼的这个近50平方米的房子,相较原来,房子面积大了不少,关键是女儿们都大了,考虑到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成长问题,夫妇俩才物色了这个一套隔成两间的屋子。 期待早日在南通买房安家 在这个近5年内,另一大惊喜是孩子们的上学问题。龙安贤的4个儿女:大女儿龙春红、二女儿龙亭、三女儿龙琦、小儿子龙建能,已经分别长到了16岁、13岁、10岁和8岁。除了大女儿已经上初中外,其他3个娃都在上小学。 刘欧雷说,刚来南通时,收入有限,她必须和丈夫一起打工才能维持每月的基本开支,所以,这4个孩子都是背在她的背上长大的。而今,孩子们一个个都大了,每一个都享受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优惠政策和南通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大女儿,从钟秀小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还顺利考入了南通市实验中学,这些在我们贵州老家的山区,都是不可想象的。” “让我们倍感幸运的是,在这个五年里,我们还遇见了《江海晚报》的‘关爱一线牵’栏目组,我们家一个书柜就是栏目组送来的。”谈及此,这个母亲的眼中都是满满的感恩。“在栏目组报道了我们家的情况后,逢年过节,总有好心人想到我们,给我的孩子买新羽绒服、新毛衣,还有好吃的;每年开学前,他们还会送一些新文具和善款过来。我觉得这5年,我们一家子是在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中走过来的。” 谈及下一个5年,龙安贤说,“如果可能,我也想努力攒钱,在南通买房安个家,小一点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想成为真正的新南通人,融入南通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记者 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