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晚报网首页  
专题首页 | 两会要闻 | 热点关注 | 代表建议 | 委员心声 | 网友看两会 | 两会议程 会议文件 | 奋进的南通 | 图说两会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 寻找归属感和幸福感
2016-01-18 14:08:33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他们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与父辈们相比,有着更为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

他们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与父辈们相比,有着更为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

 

缘由——渴望融入城市中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

    根据2014年度工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农民工人数为118万,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约70万,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作用。与父辈们相比,他们长期在城镇居住、有相对稳定工作、有融入城市愿望,更看重在城市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通过劳模评选将优秀农民工纳入城市经济适用房住房保障体系,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南通。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与城市融合中,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和随迁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难以实现;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需求,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匮乏;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权益和健康权利得不到保障;休闲娱乐方式单一,情感和精神上缺乏沟通交流,容易受外来思潮、网络舆论蛊惑的影响。

建议——提升城市融合度

    “实现中国梦南通篇章,就要让所有人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总工会提出了“关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度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建议,把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近、中、远期目标和相应的配套政策。

    在考虑我市财力、资源、管理等因素的同时,注重创造机会均等、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利用2~3年时间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制度,列出就业创业、住房安置、医疗卫生、子女就学、证照办理、娱乐休闲等多重公共服务“权利清单”,最大可能地提高居住证含金量,使新生代农民工享有更多的城市福利与属地关怀。

    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放宽优秀农民工申购经适房资格,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落实。推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分类服务与管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序提供和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均等化水平。

追踪——同城待遇享受到

     我市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以解决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稳妥、全面有序地推进各项农民工工作。在衣食住行、就业、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让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享受“同城待遇”。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在全市范围连续开展了三轮“万人创业计划”工作,通过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行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的绿色通道,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农民工工伤救助机制的同时,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

    子女就学方面,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实行“同城待遇”,并纳入市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试就近入学,校内均衡编班,消除择校现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不另收借读费、择校费。同时,家庭经济困难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初中1250元/生、小学1000元/生。

    住房方面,我市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流动人口纳入市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了具有南通特色的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将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累计投资35亿元,已建、在建公共租赁住房100余万平方米,解决了6.8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经济适用住房保障:2010年将优秀农民工和缴纳社会保险时间较长的外来农民工纳入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目前,已有68户农民工购买了市区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保障:通过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住有所居”。

    本报记者卢兆欣

MultiAttachPh
[编辑:晚报沈樑]
苏ICP备12061785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版权所有:南通报业新传媒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