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晚报网首页  
专题首页 | 两会要闻 | 热点关注 | 代表建议 | 委员心声 | 网友看两会 | 两会议程 会议文件 | 奋进的南通 | 图说两会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人大代表缪淑华:发展休闲养老产业,实施健康养老工程
2016-01-19 11:13:12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我市是全国、全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比全国超前17年,比全省提早4年。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200万名,老龄化程度为26.10%。预计这种状况将会持续到2030年,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最高峰282万,“平均每2.8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就拿我市如东县来说,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出名的“计划生育红旗县”, 比全国提前10年实行计划生育,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如今老龄化程度29.62%,陷入老龄化困局。特别是由于年轻人普遍外出工作,转移到苏南、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老龄化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空巢”老人,这部分群体境况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仍是农田劳作的主力军、生活上没有人照应、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孤独、生活枯燥等等,甚至一部分生活穷困、生活不能自理,有病无医,105万人口的县,近30万60岁以上老人正在寻找“寄托”之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且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众多媒体及社会各方人士都认真进行了分析,对此,我勿用多言。但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我们的各级政府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从社会保障制度及老年赡养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那么势必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面对老龄化,如何建立社会保障,这是一个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家庭的养老职能也在日益社会化,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力发展养老机构完全依靠政府力量是不现实的,政府必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激发全社会内在动力,特别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为此,我仅从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老,实施健康养老工程方面提几点建议:

    首先,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休闲健康养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旅游、体育、文娱消费等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城乡将开始逐步进入现代休闲社会。同时处于长三角区域的南通,消费结构已经逐步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休闲度假日益成为一种刚性需求,这些都决定了“休闲养生产业”和“养老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正积极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从政策体系、服务格局、网络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成效明显。但同时,床位不足、政策不配套、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社会资金欠缺等问题、矛盾也一直困扰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给休闲健康养老提供了巨大空间。近几年来,我市对发展乡村旅游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及鼓励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星级乡村旅游点、乡村度假区、度假村、农家乐、休闲农庄等。这些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具有优质的硬软件,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健康、休闲养生项目,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康复保健等生活方式的需求。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以下的一些主要问题与矛盾:

    1、行政推动与行业引领的力量还不强。没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与有效解决越来越严重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层面来谋划休闲健康养老产业。全市还没有形成合力打造地域特色养老产业的氛围和品牌意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有待增强,养老(养生)的产品供给体系也有待构建。

    2、乡村旅游与养老服务融合度还不高。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对区域内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整合资源,从多方面优化与提升乡村旅游企业养老服务功能,与休闲健康养老服务进行有效对接。完全依靠乡村旅游企业“单兵作战”,那么无论从项目策划、产品层次,还是品牌形象塑造、资源配套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3、政府政策体系及扶持措施落实还不力。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健康养老工程,相继出台了不少激励扶持措施。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各地差异过大,甚至“雷声大、雨点小”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有的扶持优惠政策在落地过程中,没有关注实际产生的效果,缺少监管与评估。

    4、现有医养结合发展较为滞后,与医养结合有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政策受财力限制,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障不够,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养老机构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护理服务。

    为此,我觉得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工作:

    1、积极转变,将度假区、度假村、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打造成生态养老休闲园区,实现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养老型的转变,努力打造康体养生、绿色食品、生态观光、节气农事等特色养老,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缓解障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压力与矛盾,达到优势产业与社会事业深度融合,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开发项目,丰富产品,拉长产业链,促进养老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文化体验、运动休闲、民俗风情、乡村体验等项目,重点在景观、环境、农耕、人文、饮食、娱乐、园艺等方面充实完善养老项目库。引导旅游企业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养老企业,推出一批养老产品。同时,重视“互联网+休闲养老产业”建设,线上和线下形成互动与协同。

    3、组建生态健康养老行业协会,探索生态休闲养老连锁经营模式,形成“旅游式养老”新格局。满足老年人“一边旅游一边养老”,让老年人常住度假村、休闲农庄,家人、亲友常来探访,并在园内体验农事,走访农村邻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常年运行,缓解了乡村旅游的季节落差。

    4、加强生态休闲企业养护型、医护型建设,增加护理床位。紧密养老与医疗机构的对接。对生态休闲养老企业进行政策资金扶持,主要用于完善内部医疗设施功能,提升优化老年人最关注的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和专业人才的招聘。改变现在此类补贴扶持仅看床位,不看实际功能与社会效益发挥的现状。

  5、强化政策有效性扶持,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建议由发改、规划(建设)、国土、民政、旅游等部门对全市乡村旅游企业的规模、特色、功能进行梳理,从而“一企一策”进行扶持激励。主要针对土地保障,完善软硬件建设,医养结合等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协同,为休闲生态企业提供政策支撑与资金帮助。

MultiAttachPh
[编辑:晚报沈樑]
苏ICP备12061785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版权所有:南通报业新传媒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