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中华慈善博物馆:“老南通”的记忆

2016-11-14 17:19:07 来源: 江海晚报

“知道吗?虹桥路老通棉二厂,变成国字号的慈善博物馆啦,全中国独此一家!”在南通老人们心目中,通棉二厂是一种情怀。如今,在通棉二厂原址上,改、扩建之后的中华慈善博物馆,也成为老人们一种精神的寄托。在中华慈善博物馆开馆后的日子里,不少老人在这里停留、品读、寻味……

今年9月1日,在由清末状元、慈善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一座民国风格建筑拔地而起。从2009年萌生构想,到落户筹建,再到正式开馆,七年磨一剑,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将中华千年慈善传承娓娓道来。

建设中华慈善博物馆,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填补空白、从零开始的开创性工作。中华慈善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0亩,地面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78亿元(不含藏品征集和开办费),主要区域分为固定陈列区、临时陈列区、办公区、游客服务区、会议区等,将成为中华慈善文化展示窗口、先进慈善理念教育课堂、慈善名人名企交流平台、公益慈善事业活动阵地和慈善学术理论研究基地。

开馆首月接待游客13000人次,平日里中老年成参观“主力”

从慈善博物馆的一份统计数据来看,开馆的第一个月,博物馆接待的游客量为1.3万人次。仔细分析,发现平日里来参观的,多以中老年为主,平均每天保持在350人次。到了双休日,市民和学生就会占主力,平均每天580人次的客流量。

随着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中华慈善博物馆的知晓率在逐步提升,参观群体在不断扩大,有自发来参观的,也有组织来参观的;有上级机关的、有基层组织的;有本地市民,也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如此,今年9月5日,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华建敏率领10多位全国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慈善博物馆参观指导。不少外省市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台湾社会团体和基层政权组织也慕名而来……

今年国庆期间,慈善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每日接待游客达660人次。接下来,慈善博物馆进一步扩大宣传和推广,将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和文明办将慈善博物馆作为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争取市教育局把慈善博物馆作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基地;争取市旅游局将慈善博物馆作为环濠河博物馆群的重要旅游景点,推向旅游市场。'

从先秦到当代,海量特色馆藏讲述慈善故事

开馆仅两个多月,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腕儿”来参观、学习?这里,自然有奥秘。慈善是一种精神,博物馆却是实体。要让一个博物馆引人入胜,丰富的藏品必不可少。

目前,中华慈善博物馆已征集实物类藏品2900多件、图片8300多张,其中不乏较高价值的藏品。从先秦到当代,时间上跨越千年,展品种类多种多样,展陈手段不拘一格,这些丰富的展品既是我国慈善文化的一次集大成展示,也让中华慈善博物馆生动了起来。

慈善、养老、爱老,是永远说不完的主题。在博物馆展区,有不少与之相关的展品:张謇创办的第一养老院,这是当年恰逢张謇六十大寿,生日以后,他将所有贺礼馈赠全数用于建养老院,选址就在南通城南的白衣庵附近。在药方洞,僧人将药方刻于石窟,以供贫苦百姓采用,共刻有古代药方140多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普济堂是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在京师始创,主要救济鳏寡孤独贫病者,特别是贫病老人,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

“百善孝为先,慈善源自亲情却超越亲情,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慈善理念,培育更加良好的社会风气。”聊起老人,说起慈善,中华慈善博物馆副馆长胡达有感而发。

记者 彭军君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