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上了岸,渔民的日子“如鱼得水”

2018-02-05 16:42:25 来源: 中国江苏网

2月3日,4:30左右。虽然滴水成冰,气温在零下六七度,可当床头的手机闹钟一响,张同兰和丈夫刘言法还是迅速起了床。

“离春节只有十来天了,我家经营的饭店生意没有变清淡,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两三桌,必须提前准备。这两天,还不断有预定春节期间菱角秧子馅包子的电话,已接了2000多个包子的订单,只能赶早或插空包制。”张同兰说。

张同兰,是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渔家风情园的村民。他们家的这一天,就从揉面、剁菜馅开始了。

同处一村,同样在渔家风情园,与张同兰相隔两家,是58岁的孙宝贵家。孙家老两口虽不必一大早起床,但这阵子也很忙。他家是村里最早的民宿经营户,4张床位上的床上用品清洗、铺设,两个房间清理打扫……“迎接春节期间游客入住越清爽越好。还想在每个房间添置一个挂衣橱,但地方有点紧,这两天正琢磨这事。”老孙说。

当农家乐遇见春节,这个渔民村有着太多的个性与不同。

13户人家都是上岸渔民

张福河村,位于洪泽湖北岸。一排整齐的青砖黛瓦仿汉风建筑,门楣上清晰标注“张福河渔家风情园”1号、2号、3号……离村子五六百米,就是碧水万顷、烟波浩渺的洪泽湖。

村支书张立军说,渔家风情园共有13户村民,早年以船为家,在洪泽湖里捕鱼捉虾为生。后来陆续上岸定居,生存方式也由单一的水上捕捞转向水产养殖、休闲旅游经营等。

一段时间,粗放式水产养殖模式,导致洪泽湖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渔民还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有几年鱼价跌得厉害,卖不掉。还有一年,洪泽湖大面积积冰,比现在厉害得多,后来气温回暖冰层解冻,大风一吹,围网全都被削掉了。”孙富贵说。

张福河村共有186户人家。张福河由北向南,就在张福河村附近缓缓进入洪泽湖,“依湖滨河”的天然位置使得张福河村一直是个原生态渔村,全村三四百人从事水产捕捞和养殖。

如今,这个村的渔民已全部上岸,其中60多户人家,住进了相关机构统一援建的房子。

2016年,张福河村所在的西顺河镇对建于80年代的老房子统一改造,并将村子附近的大土堆改建成大广场,挂出“张福河渔家风情园”牌子,发展民俗特色旅游业,建设田园特色乡村。目前,一期改造完成的13户,家家有了新行当,有的搞民宿,有的搞餐饮,收入相当可观。

捕鱼人变成了小老板

虽然年近花甲,养殖还是孙宝贵家当下的主业。

“内塘10亩,有两个塘子;湖里围栏40亩;另外承包了15亩水面。”孙宝贵说,他家主要养殖螃蟹和蟹苗。去年成蟹卖了六七万元,蟹苗春节后开卖,4000多斤至少可卖七八万元。还有套养的300多条鳜鱼,净增8000多元收入。

    赚钱不少,可孙宝贵的忧患意识却越来越强。“养殖很辛苦,而且越来越难。我岁数大了,儿子在外打工,应该早点为将来考虑。”在镇村两级支持下,去年夏天,他调整房子布局,重新进行一番装修,辟出两间房子做客房,一个公共客厅共享,做起了民宿。游客到他家,吃饭可以和老俩口一起,到村上餐馆也很方便。房费有弹性,两人一间100元,三口之家住一夜150元,有的还可以面谈。

捕鱼出身的孙富贵头脑活络,上岸当老板不拘泥单一行业。去年,又和7位村民合伙办起了旅游合作社,自筹资金买来两条竹筏,用原生态方式带领游客欣赏洪泽湖风光,体验垂钓、水上采摘等乐趣,大获成功。去年9月28日开业,“十一”黄金周游客天天爆满,合作社收入超过2万元。

孙富贵说,渔民上岸有很多事可做。他家的民宿因开张时间短,入住旅客还不多,但看到大家玩得尽兴,特别是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还是网上看到消息后慕名而来,有的游客表示今后“五一”、“十一”会经常带家人、朋友来度假,自己还是很满足,也坚定了将民宿做下去的信心。

妻子主内,主要张罗餐馆;丈夫主外,重点负责70亩水面的水产养殖和捕捞,这样的分工,让张同兰这对50岁同龄夫妇忙得不亦乐乎,也忙得满心欢喜。

“我们家做的都是土菜,鱼是自己捕的,老鹅、草鸡、鸭子是自己养的,蔬菜是自己种的,包子也是自己手工包的,大家都很喜欢。”张同兰说,这阵子天天都有生意,必须提前几天预订。春节期间,已有不少订单。她向记者透露,他们开餐馆秉持薄利多销的原则,常规10人一桌四五百元就能搞定。好吃又便宜,他家生意一直异常红火,去年纯利润十来万元。

退圩还湖让村民充满期待

张福河村的改变,给了西顺河镇党委和政府诸多启示。

镇党委书记胡滨说,当初将张福河村做试点,就是想要改变渔民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的合适路径。

西顺河镇有外塘2—3万亩,内塘约1万亩。世代以渔为业的西顺河百姓,沿袭的是传统养殖方式,主要靠高养殖面积多赚钱。多年的演变发展,又使得洪泽湖水面、湿地面积日渐萎缩。当地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张福河村所在地原本都属水域范畴。

近年来,西顺河镇下定决心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实行退圩还湖,进一步保护、修复生态。目前,全镇3000多“水上漂”渔民已全部上岸安家,反复修订完善的退圩还湖整体规划也已形成,等待省政府批准实施。

未来3—5年,这里将摒弃粗放养殖模式,总体缩减2/3以上养殖面积,适当开展生态高效养殖,通过种植蒲草等对养殖排放进行生态治理,有效提高养殖标率和效益。

胡滨说,“退圩还湖推出湖区养殖面积后,镇里将利用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发展新型服务业,引导更多渔民从事电子商务、民俗、餐饮等服务业,在转变生存方式和发展业态中实现增收致富。”

退圩还湖的未来,让西顺河镇人充满期待。“划划小船、做做湖上导钓员、开个特色餐馆,我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去年以来,镇里已为村民举办三期培训班,涉及规范服务、淮扬菜烹饪、生态养殖等理念和技术。

记者 邵生余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