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1-05-29 编辑:苏敏 来源:江海晚报网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张謇研究的开创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在武汉逝世。消息传到南通,熟悉章开沅先生的社会各界同样倍感震惊,深切悼念——

一条微信震惊各方——
张謇研究的开创者安详辞世
5月28日上午,江苏省人大常委、张謇研究中心副会长、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謇曾孙张慎欣,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条信息震惊各方:最尊敬的章开沅老师于今天早晨8时15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走得十分安详。最最沉痛地悼念亲爱的章开沅老师!
同日,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消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仙逝,享年95岁。
章开沅先生生前曾经说过:“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如今,先生悄然远航。身后,留下后人无数追思。
消息传开,南通各界特别是张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倍感震惊和哀痛;因为,章开沅先生不仅是历史专家和教育大家,还是国内张謇研究的开创者!
作为国内张謇研究第一人,章老生前曾经作出如下表示:如果要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我将毫不犹豫地提名张謇为候选人物之一。因为他也曾经感动中国,而且其影响持续之久,事业经营之难,泽惠地区之广,都为时人所难以企及……
张慎欣、张廷栖、尤世玮、黄正平、赵明远、施卫东、都樾、赵鹏……南通研究张謇的一批专家学者或和章开沅先生曾多有接触、有幸聆听教诲的人们,对先生逝世,莫不感到震惊和悲伤。
章开沅祖籍浙江湖州,1926年7月生于安徽芜湖;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历史系,曾任教中原大学,后来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是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2010年11月入选首批荆楚社科名家,2018年12月获颁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学界一致认为:章开沅先生的主要著作《辛亥革命史》,是世界上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第一部综论性大型专著。章开沅先生生前生活的武汉,有着广为人知的“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一提法,得益于章开沅先生提出的辛亥革命的首义发生在武汉,首义精神,乃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是有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
张謇曾孙犹记先生笑容——
称他是张謇精神最好的践行者
“听到这一突发消息,我很悲痛,心中十分难过!章开沅先生是新时代张謇研究的开启者,也是张謇研究的领头人、方向标!他在宏观视野上对张謇的解读,不夸张地说,都有着决定性的现实意义。”5月28日下午,张謇曾孙张慎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心情极为悲伤。
张慎欣说,在张謇研究群体里面,章开沅先生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章开沅先生曾经先后三次在张謇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一定要把南通打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麦加圣地’!”张慎欣回忆说,“作为张謇后人,我们认为章开沅先生提出的这一建议,强调的不是朝圣张謇这个人,而是张謇的精神!多少年来,章开沅一直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观点、对我们后人提出这一要求,可见他对张謇精神研究有着精准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把握,同时,还具有高度的前瞻性!”
在张慎欣的印象中,章开沅先生生前一直为人谦和低调,尊重他人;无论和谁交往,身为国内外著名的大学者、大教育家,他的身上只有文人固有的儒雅,却没有一丁半点摆谱的“架子”。
“我们曾经帮助章开沅先生出过几本书,当《张謇传》正式出版发行时,他在书的扉页题字时称呼我为‘小友’,让我和家人感到特别亲切。作为长辈的他是那么慈祥可亲和平易近人,这就难怪先生带出来的学生和弟子们一个个都那么优秀!”多年以后,张慎欣仍然为此感慨万分,“先生的笑容,我一直难以忘怀!”
张慎欣认为,章开沅先生一直在以人格的力量感染着他人。
“章开沅先生曾四度提出辞去资深教授。时任华师大党委书记马敏曾经坦言:‘一开始我们是犹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但章开沅先生再三表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学校最终决定同意他的请辞。由此,先生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的第一人!”张慎欣说,章开沅先生在晚年依然是那样的高风亮节,无疑,他是真正得到了张謇精神的传承,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张慎欣强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章开沅先生无疑也张謇精神最好的践行者!
学术研究坚持实事求是——
寄望南通学者出更多新成果
惊闻章开沅先生辞世,我市知名画家沈启鹏先生同样既震惊、又难过。
2006年11月为筹办“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沈启鹏专程赴武汉和北京邀请章开沅、吴良镛两位大家;2005年10月出席北京“中华爱国工程2005高级论坛",沈启鹏与章开沅先生相见,两人畅所欲言、相谈甚欢;2013年7月,张謇诞辰160年纪念会上,章开沅教授亲临现场,观看了沈启鹏“风物聿新”画作捐赠展……
“先生学养深厚、风度儒雅,至今不能忘怀!惊悉先生辞世,但先生学术与精神长存!”沈启鹏对章开沅先生逝世痛惜不已。
众所周知,作为张謇研究的开创者,章开沅多次强调:张謇研究的中心应该在南通,必须把南通建设成为张謇研究的重镇!
在我市诸多关注和研究张謇的学者中,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惊闻章开沅辞世,心中同样极为悲痛,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召开之时,章开沅先生在会议间隙专程到南通市档案馆作客;他实地参观南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和市档案馆库房,对张謇与大生档案非常感兴趣,称其为历史工作者用之不尽的宝藏!并欣然为市档案馆题词:“连通古今,贴近生活,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天地!”
“我最早与章开沅先生相识,是2009年11月20日。那一天,我和南通新闻工作者一起拜访章开沅先生。一听是来自张謇故乡南通的客人,章开沅先生立即推掉手头其他事务热情接待,中午还留我们一起吃饭。”5月28日下午,正准备赶往武汉吊唁章开沅先生的朱江,在行前接受了记者采访,“当时,我冒昧提出想去耶鲁大学神学院查阅与张謇先生有关的珍贵文史资料,请他帮忙,章开沅先生一口答允。果然,2015年我和女儿达成这一心愿,在耶鲁大学顺利查找到大量梦寐以求的档案资料……”
朱江说,2015年10月2日,他和爱人、女儿专程赶到华中师范大学看望章开沅先生;感谢先生对南通档案工作的关心,以及他对张謇学术研究的支持。
“那天,章开沅先生早早就赶到办公室等我们一家。我们足足聊了一个上午,谈张謇、谈文史,也谈到我的家人。老先生亲切地对我的女儿说:想不想读历史专业?学术研究无捷径可走,是个吃苦活儿,要有足够思想准备。”朱江说,“吃饭之前,章先生先到一楼包厢坐了一会,再到二楼包厢。事后我们获悉,当天,他名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云集武汉前来探望,他和弟子们打招呼,把半天的时间留给了我们。午餐时,他为我们点了武汉有名的莲藕炖排骨,并介绍武汉的藕和南通相比,特色在于更糥……”
12年来,朱江每年都要上门探望章开沅先生,直至受疫情影响中断。
“章开沅先生在学术研究上完全客观看待张謇,没有拔高,缺点照提;在对后辈的关心培养上,他一直强调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并且把张謇研究的更多更新成果寄托在南通本土学者身上!”朱江对此感受深刻。记者 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