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1-07-02 编辑:高阳 来源:■ 红色教育基地,铮铮誓言响云霄
家乡南通,是我们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庆祝建党百年 追寻红色足迹”新闻行动的最后一站。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连日来,南通市烈士陵园像南通其他众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样,一批又一批党员来到这里,缅怀两万多名江海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他们,拳头高举,誓言铮铮,让肃穆的烈士陵园更加神圣庄严。
带队参加宣誓的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行长陈永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南通人,离开南通12年,先后到南京、连云港、无锡等地工作,去年又回到家乡南通。近年来,他总惊诧于革命先烈鲜血浸染过的江海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壮景。他说:“今天,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们‘万亿南通’启航新征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海交汇,人杰地灵,南通大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革命红潮澎湃的百年间,南通优秀儿女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抛头颅洒热血,两万多名革命烈士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家乡发展和人民幸福。
1946年南通“3·18惨案”革命烈士顾迅逸的儿子顾林曜,今年已是77岁的老人,退休前在钟秀山烈士陵园(今南通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工作。退休17年来,他不停地到企业、学校、街道等宣讲烈士革命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后来人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说:“作为77岁的老人,每当在学校进行革命烈士事迹宣讲时,他们给我戴上象征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我就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仿佛看到了战争年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我也仿佛看到了父亲等先烈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我,要我不忘初心,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
昨天上午,位于如东县双甸镇锡伍村委会旁的抗美援越烈士王长礼墓前,耄耋老人王国华等10多位老兵前来祭扫。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国华和同乡战友王长礼等热血男儿1966年参加抗美援越,17岁的王长礼牺牲前王国华承诺让其回到母亲身边。为了践行诺言,“中国好人”王国华努力了44年,终于让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王长礼魂归故里。王国华告诉记者:“党的百年生日,我们祭扫牺牲的战友,告慰烈士——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初心!”
像王长礼那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江海儿女保卫革命果实和人民安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出大力流大汗,也有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南通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为数众多的各类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一直是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以及广大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党性党纪教育的重要阵地。
南通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张建明介绍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南通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通就有15位县委书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市以“讲好南通红色故事 传承江海红色基因”为主题,精心制作了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红色展馆,在广电集团以及南通报业的南通网、南通发布App等主流自媒体平台上线展示。已上线的25个网上红色展馆包括纪念馆、博物馆、故居、陵园等多主题,采用短视频的方式,通过语音解说、文字介绍、照片说明、影像剪辑、视频轮播等方式,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浏览实地展馆、了解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激励全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奋进在又好又快高质量建设的新征程上!
■ 红色江海大地,革命烽火熊熊燃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先驱厅内的吴亚鲁、吴亚苏雕像。 (资料图片)
“不夸张地讲,百年来,英雄的江海大地每寸土地上都留有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奋斗的足迹、汗水乃至鲜血。”南通革命纪念馆支部书记、主任罗蕾如是说。1922年年底,如皋县潮桥镇(今如东县)进步青年吴亚鲁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926年4月,中共南通独立支部在大生一厂建立,南通的红色烽火就熊熊燃烧,呈燎原之势。
记者在馆内看到那厚厚的先烈名单,读到他们中许多人在二三十岁最青春韶华的时候,为了心中理想,为了未来的共产主义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烈士陵园,一棵棵青翠挺拔的苍松默默不语,是对他们最高的敬意!江海大地,又好又快高质量建设的事业长久兴旺,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记者许丛军
天气虽然炎热,但位于如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却络绎不绝。红十四军是江苏唯一编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武装,1930年4月3日在如皋西乡贲家乡隆重成立。红十四军从3月打出旗号到9月军部解散,经历了大小近百次战斗,给予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地主势力以沉重打击。“红十四军留给南通、留给后代的革命遗产和传统世世代代放光辉永相传!”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期间载入军史的“苏中七战七捷”,指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在江苏苏中地区取得的连续7次大胜,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占领苏中解放区的战略企图,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的士气。七战七捷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苏中战役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如东、南通、如皋、紫石4县供应粮食13万担,出动民工近50万人次,仅紫石县就有100多名民工牺牲。“苏中七战七捷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七战七捷纪念碑。 记者杨钰颖
如今,在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记者仰望直耸云霄的刺刀造型纪念碑,心潮澎湃。纪念碑碑高27米、“2、7”寓意“七战七捷”;碑身用古铜色天然花岗岩拼接砌成,拔地而起,直刺蓝天,令人仿佛亲睹当年新四军指战员驰骋华中战场的那种英雄气概……
■ 英雄南通儿女,奋勇争先立潮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两万多名江海英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我们如何接过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
正如南通市委党史办、市革命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百年历程与辉煌——中共南通地方史展》总结的那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南通人民,浴血奋战,实现了翻身得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南通人民艰苦创业、不懈探索,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资、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南通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南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我们将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当好排头兵,敢为人先,发扬‘狼性’精神,不断超越,向既定的宏伟蓝图、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烈士陵园内一批批瞻仰者的铮铮誓言,回响耳边,响彻云霄。
记者吴银华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