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1-10-14 14:28:27 编辑:黄梦倩 来源:南通网今天是重阳佳节。说到老年人,大家可能想到的多是休闲康养、娱乐消遣、读书看报、含饴弄孙这样安逸闲适的生活。但对吴锦泉、卢剑铭、顾克勤三位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而言,他们的活力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点不逊年轻人,在耄耋之年活出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吴锦泉:活到老、磨刀到老、捐献到老
“嚓嚓嚓”听到熟悉的“钓金龟”的声音,附近的村民们便知道,“磨刀老人”吴锦泉又出摊了。
一辆自行车、一张长条凳、一只竹篓子、几块磨刀石、一把钓金龟……这是老人外出磨刀的全部“家当”。今年93岁的吴锦泉日复一日走街串巷,践行慈善理念。2008年以来,老人已先后捐款24.1万元。
“其实,骑车和磨刀都是非常好的运动,骑车锻炼腿,磨刀练胳膊。”12日上午,在大生路上找到吴锦泉时,老人已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朴素的蓝色外套上,最醒目的是胸前的党徽和南通红十字志愿者徽章。吴锦泉生于1929年,是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的居民。提到他的名字,大家最熟悉的是他十余年来将磨刀所得用于社会公益的感人事迹。事实上,老人家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心得和长寿秘诀。
“骑车磨刀让我身体健康,捐钱做好事我心里高兴。”来到下一个磨刀点,老人熟练地卸下自行车后的家什摆摊。老人面前的活计是两把锈迹斑斑的菜刀和一把几乎剪不断任何东西的剪刀。有人统计过,磨一把刀老人需要挥动300多次手臂,这3把刀的费力程度远远不止挥动900次手臂,加上老人日均骑车往返的时间约两小时,一天的“运动量”可真不小。除坚持骑车、磨刀外,老人的养生秘籍还有不吃生冷食物,即便午餐只有几个简单的小面包,他也会给自己带一保温杯热水,水果也是煮熟了再吃。
当问起老人接下来要做什么时,“活到老、磨刀到老、捐献到老!”老人家乐呵呵地答道,声音分外洪亮。
卢剑铭:“差点没腿”的健身达人
双手握杠、轻轻跃起,几个漂亮的引体向上做得轻盈熟练。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卢剑铭的年龄,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出生于1928年的老人。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这位老人因车祸还摘除了一个脾脏,双腿曾被医生判定为需要截肢。
卢剑铭是上海人,退休前是南通市海洋渔业局的高级畜牧师。“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前没有锻炼过。”老人说,车祸发生后,他被救护车送到第一家医院,医生判定老人双腿需要截肢。后来,儿子安排他转院,两条腿虽然“保”下来了,但医生表示,想再站起来几无可能。
出院后,卢剑铭没有向医生的诊断低头。他从在家里扶着家具站立开始练起,慢慢地,他可以扶着家具、墙壁行走了,可以缓缓下楼了。从那时起,他成了小区健身场的常客。
每天早上6点,只要天气尚可,卢剑铭会准时到楼下,围着楼慢跑上两圈,再来到健身场进行45分钟器械锻炼。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压腿……不少年轻人也未必能轻松完成的动作,老人却做得游刃有余。然后,再进行15分钟放松按摩。这样历时一小时的锻炼,老人早晚要各做一次,至今已坚持了4年左右。“我一次可以做15个引体向上呢。”老人不无得意地说。
“‘身要动,心要静’是我的养生秘诀。”除了爱锻炼,卢剑铭热爱书法和养花,总是把自己的家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顾克勤:“人气主播”笑傲运动排行榜
每天晚上8点就寝,早上4点起床,上网浏览约1小时新闻后,便出门到白龙湖,沿湖快步走约6000步,回家吃完早餐后再快步走4000步,傍晚再走约5000步……这些年来,今年90岁的退休刑警顾克勤一直以日均1.5万步的步数笑傲微信运动排行榜。
“我这90岁的身体可比自己50岁的时候好多了。”顾克勤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批人民公安,退休前他是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科员,党龄60年。50岁时,顾克勤因严重的冠心病和心绞痛提前病退。退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戒烟戒酒,同时开始快步走。2019年搬入滨湖新居小区后,出小区西北门便是白龙湖,美丽的景色让老人走得更起劲了。
在八一村,顾克勤还有另一个身份——人气主播。滨湖新居是一个安置小区,居民是周边村的拆迁农民。爱看新闻的顾克勤发现,小区老年人比较多,他们读书看报眼睛老花,看不太清楚,于是,他每天通过看报、上网搜集新闻,为老年人义务用方言讲新闻。八一村特地为顾克勤打造了“夕阳红”初心驿站,他每天下午一点半准时来驿站,为大家讲新闻。“不需要通知,每天大家早早就会来占位置。”他笑着说,因为驿站面积不大,最多能坐20几人,他还得为没找到位置的居民讲“二茬”。
为了给大家讲好新闻,他每天要花上几个小时搜集新闻,网络新闻要保存在手机里,报纸新闻要画好重点,再在新闻摘抄本上记好宣讲提纲……顾克勤却乐此不疲。在宣讲过程中,这名退休老刑警会结合自己的刑侦经验为大家普及法律知识。“自我讲新闻以来,大家都提高了反诈意识,小区里没有发生过一起诈骗案。”顾克勤自豪地说。
记者袁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