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1-12-12 10:52:43 编辑:苏敏 来源:南通网作为省应急管理厅全省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和能力建设试点地区,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以预案体系建设为牵引,以队伍、物资、演练、信息化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夯基础:强化风险辨识管控
“制定预案,首先要解决风险在哪儿、风险的种类有哪些、如何管控风险等问题。”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徐荣介绍,从“防”字着手,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形成了安全风险“一张图”。
今年以来,我市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对人员密集场所、大型桥梁、隧道、地铁施工、地下管廊、油气管道、老旧建筑、城市燃气、危化品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对确认的32类2317条重大风险,全部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清单,建立风险数据库。
针对工业企业,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落实管控措施、报告较大以上风险。截至目前,全市5258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了安全生产风险网上首次报告;26908家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了风险首次报告,报告完成率为100%。共有9226家企业上报较大风险27515项,100家企业上报重大风险408项。“一方面能让企业全员知道风险在哪里、事故怎么防、紧急情况怎么救;另一方面能让政府部门知道企业风险在哪里、应该怎么管、应该谁去管、紧急情况怎么救。”
重实效:推进预案体系建设
“预案录入完成率100%,企业演练完成率93.74%……”点开市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企业预案统计界面,企业预案达标情况、各县区预案统计以及演练情况等一目了然。“我们对预案修编和演练实行‘线上’管理,到期自动提醒、逾期自动报警,对报警企业采取‘线下’执法督促整改。”
应急预案是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市已全面建成“市、县、镇、村、企事业单位”五级预案体系,市级层面已初步建立了“1+48”即1个总体预案加48个市级专项预案的框架;县级层面“1+N”的预案框架基本形成,全部县(市、区)总计完成了10个总体预案、115个专项预案修编;118个乡镇(街道)共计完成应急预案编制2314个,其中共性预案1534个,个性预案780个;1929个村(社区)共计完成现场处置方案编制1929个;各类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编制22360个,1237家学校和医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6041个,并全部上传预案管理系统。
全市基层、企业的“应编尽编”,真正实现了预案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极大提升了基层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为我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强保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政府的好政策真是雪中送炭,让我们的心暖暖的。”通州区居民王先生家中的三间平房在今年“4·30”突发强对流天气中倒塌了一间,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收到了来自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的15000元理赔款。
为进一步提升灾害救助能力,我市持续推动队伍、救助、物资等各项应急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661支,基本形成了‘综合救援队伍管全面,专业救援队伍保领域,突击救援队伍起支撑,社会救援队伍补短板’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徐荣介绍,为减轻因自然灾害、火灾等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我市大力推动“自然灾害民生保险”项目,由政府买单、居民享受,已基本完成市域全覆盖。今年“4·30”灾害救助中,全市“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共理赔7997件,赔付金额991.3万元。
“当然,再好的预案、再好的队伍、再好的体系,还要靠实战来检验。”我市以市级演练为先导,创新应急演练形式与内容。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8114场次,近29万人次参与,其中乡镇(街道)以下演练1833场次。通过应急演练,真实地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大提升了全社会风险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记者 俞慧娟 周朝晖 通讯员 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