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阴的故事》访谈现场。 记者许丛军
当年,晓庄是南通日报一名普通摄影记者。因为她留下的一张张珍贵照片,当年南通“小红花”宣传队队员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一张张旧照片 把人们拉回激情燃烧的岁月
昨天下午,在南通更俗剧院的演出大厅里,访谈节目《光阴的故事》正在进行。一张张旧照片把人们拉回半个世纪前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舞台中央大屏幕上显示的一张黑白照片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位梳着可爱辫子的小演员,瞪着两只大眼睛,一点也不怯场,表演得有板有眼……照片上的主人公是南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李中慧。其他照片里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陈笑萱、孙宁生、陆耘、王伊丽、陈薇。
20世纪70年代初,南通市成立了一支由小学生文艺骨干组成的“小红花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演了多部京剧样板戏,在城乡演出100多场,成为全市瞩目的“明星”。
“那时候我们出去拍摄时就靠两条腿跑。住在老百姓家里,农村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我们的头发上、身上都生了虱子,但从来没有人抱怨辛苦,”居住在南京的晓庄在电话连线中向记者说道,“我一辈子都是记者!对南通这块热土,我有特殊的感情;南通,是我的第二故乡!”
“小铁梅”道出众人心声
悠悠岁月总有真情温暖你我
“晓庄老师拍摄照片的地点,是以前的人民公园,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博物苑。当年,公园南草坪上搭建一座露天舞台,经常给工农兵群众演出文艺节目。我记得,当时的演出条件非常简陋,但观众眼睛里流露出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让人难忘。”特邀嘉宾李中慧的回忆带我们穿越了时空。
“一晃50多年过去了。当时,全市在人民公园搞文艺汇演,我们通师二附也有节目。晓庄老师用相机记录的这个演出瞬间,是我和同学们演出的成尚荣老师编创的节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它讲的是一个少年儿童学演革命戏,争做革命人的故事。为了唱好其中的经典唱段,我特地向京剧名票金笑兰老师拜师学艺。自此,开启了我的艺术之路。”在李中慧看来,这是一个奇妙的人生经历。
晓庄说道:“我18岁就进了新华日报,拿着一部相机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南通,许多反映火热生活的场景都深深吸引着我!”
小演员演绎精彩人生
“28号”女记者成摄影名家
“非常感谢那年那个艺术起点,那个简陋舞台绽放出我少女时代的艺术之梦。艺校专业学习两年之后,我如愿以偿地被分到南通市话剧团,1992年进入南通文化局,2014年又进入南通市文联。我很幸运,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脱离自己热爱的文艺工作。”李中慧感慨道。
应邀参加活动的几名“小红花”中,今年56岁的孙宁生是上海航空公司执飞波音787的一名机长,这次他层层报批请假而来;陆耘进入工商银行,陈笑萱将生意做到澳大利亚,王伊丽任职南通纺织博物馆,陈薇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感谢晓庄老师为我们留下难忘的少年时代!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非常怀念这段美好时光。”孙宁生动情地说。
曾经持有南通日报“28号记者证”的晓庄,曾是一位战地女记者;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作为新华日报摄影记者的晓庄,下放到南通日报工作,由此,和南通日报结下深深情缘。如今的晓庄,是国内外知名的女摄影家……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晓庄老师不能亲临南通日报创刊80周年活动现场,在发来的视频中,她恭祝南通日报越办越好!
本报记者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