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查验双码。记者龚秋瑾
今年清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市实行预约祭扫,倡导错峰出行,开展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服务。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我市东华塔陵园、公墓管理所等处,探访疫情之下清明祭扫的相关情况。
预约祭扫错峰行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有序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3月29日下午,在市公墓管理所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引导前来祭扫的市民。“前天起,进入墓园需扫描场所二维码,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部分特殊群体,我们专门购置了手持智能终端设备,对通行人员进行身份核验,自动调取健康码实时状态。”市公墓管理所主任丛远军介绍说。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市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有效引导群众安全祭扫。丛远军表示,工作日前来祭扫的群众明显增多。上周周末两天虽出现了祭祀扫墓小高峰,但日均前来实地祭扫的市民并未超过6000人,人数远低于去年同期。
“我们从3月25号开始线上预约,清明(4月3日—5日)三天,从8时起至16时止,每户预约不超过3人。”丛远军说,根据目前的预约情况来看,今年高峰期人数会比往年要少。
云端祭祀寄哀思
“这种祭祀方式很方便,把祈福页面分享到家人群里,在外工作的亲人就能随时随地祭扫了。”3月29日,市民马先生在东华塔陵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了网上纪念馆。
今年清明期间,南通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开设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创建或登录相应功能页面后,可免费在线祭扫,通过献花、点烛、寄语等形式寄托哀思。同时,部分群众无法返乡祭扫,为此,南通推出“代祭扫”服务,帮助广大市民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三鞠躬……代祭扫仪式庄严而肃穆。“我通过东华塔陵园业务电话预约了代祭扫服务,鲜花是自己付费挑选的,其余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按照上海市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自己清明无法赶回南通,工作人员将祭扫过程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拍摄下来发给她,这样的服务非常人性化。
据统计,自推出云祭扫、代祭扫服务以来,全市网络祭扫21861人次。
祭扫在心不在形
记者从南通市民政局了解到,3月18日至31日,各地现场祭扫群众达527470人次。
“今年,我市现场祭扫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感谢市民群众对预约祭扫、文明祭扫倡导的积极响应。”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潘艳表示。
“根据以往群众清明祭扫的习惯,祭扫高峰一般出现在清明假期。目前,我市正清明现场祭扫名额还有少量余号。”潘艳提醒,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请市民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遵守所在地区防控管理要求,尽量避开祭扫高峰日,优先选择家庭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减少组织守灵、公开告别、祭奠等群体性活动,尽量缩短驻留时间。 本报记者龚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