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在考场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骗子在暗处也正跃跃欲试,想方设法圈钱。7日,市反诈中心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发出提醒,警惕常见的几类高考诈骗类型,谨防上当受骗。

能够提前查分? 假的!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利。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短信内不明链接。
网售“高考答案”? 别信!
骗子通常会信誓旦旦地说通过各种特殊渠道“搞定”了高考出题老师,他们有“准确率最高、必考必中”的试题。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引人上钩,而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
警方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保管和运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虚假信息,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违法,切勿尝试。
出售作弊设备? 别碰!
骗子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声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
警方提醒,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考点会使用电子屏蔽器等设备,也会加强考试区域网络和短信管理,别把小心思用在这上面,技术上就不可行。
花钱获取补录名额? 骗人!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伪造录取通知书? 小心!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录取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真伪。
记者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