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2-07-14 10:05:27 编辑:黄梦倩 来源:南通网主城区环卫工人
2000人的汗水换来城市美
“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昨天早晨7点,市区通生路上,崇川区环卫处唐闸所的环卫工人唐美玉身着工作服、头顶遮阳帽,但仍抵不住烈日的炙烤,豆大的汗珠连成串地流下来。清理绿化带杂物,擦拭公交站台和果壳箱,清扫路面,这是她的日常工作,普通而平常。
今年49岁的唐美玉已经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了18年。“最近天气热,一天下来,工作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让唐美玉欣慰的是,现在大家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少了,有时还能收到热心市民送的“爱心冰水”,那一刻就觉得挺幸福的。她说:“环卫工人的本职就是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会坚守岗位,也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和我们一起,讲文明、爱护环境,把我们的城市打理得干干净净。”
每辆每天至少要洒10车水
昨天,在市区金域广场前,一辆雾炮车正缓慢行驶,车辆尾部的炮桶不断向空中喷射出晶莹的雨雾,所到之处雨雾纷飞,空气瞬间变得清爽起来。而市区棉机路上一辆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路面瞬间从灰白色变成了黑色,地表温度也随之下降。
洒水车驾驶员程龙告诉记者,现在他负责的路段,每天洒水降温降尘2~3次。雾炮车每天不间断地对辖区范围内重点管控区域及地铁、道路、工地施工周边的路段,进行循环喷雾降尘作业。白天以洒水喷雾降尘为主,夜间以道路高压冲洗为主,将路面灰尘泥沙冲到路牙边,然后由扫路车进行清扫保洁,以及对因地铁、工地施工的车辆带泥上路进行应急道路冲洗。除了雾炮车之外,洒水车、洗扫车也每天在市区主次干道进行高压冲洗、高压洗扫作业,特别对重点管控区域、地铁标段、道路施工路段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频次,每辆平均每天至少要洒10车水。
据悉,崇川区环卫处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出动16辆雾炮车和100多辆洒水车,每天避开早中晚高峰时段结合作业,合理规划路线,对道路进行降温、抑尘,既保证了环境的干净整洁,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温度。
垃圾日转运量1300吨左右
晚上7点,室外温度30多摄氏度,唐闸所垃圾清运车驾驶员许红军开始他的昼伏夜出工作。在嘉御龙庭垃圾清运集中点,许红军和他的搭档一起熟练地把垃圾桶挂到车尾,按钮压缩,瞬间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他们不停重复操作着,把点位上的垃圾桶全部压缩完毕后,又拿出铲子和扫帚将垃圾桶周边清理干净,赶赴下一个垃圾清运点。
深夜11点,生活垃圾转运中心门口,一辆辆载满垃圾的清运车依次排着队,经过消杀后进入转运中心。在转运中心中控室指挥下,垃圾清运车将垃圾倾倒至相应的卸料口,进行压缩处理,再由垃圾转运车运送至如皋焚烧厂终端处理,日转运量1300吨左右。
“我们每天发放矿泉水,提醒大家做好高温作业安全措施;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作业;加大机械冲洗保洁力度,减轻人工作业强度;发挥社会‘爱心驿站’服务功能,环卫工人可以就近喝水休息。”崇川区环卫处环卫管理科科长钱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环卫工人感受到夏日关怀,为环卫工人撑起一片清凉的天空。
记者蒋娇娇 通讯员吕春连
南通动车所
检修车间室温直逼50℃
室外气温居高不下,在南通动车运用所,半封闭式的动车组检修车间更是十分闷热。有着“动车医生”之称的地勤机械师们不惧高温、汗流浃背,在室内温度直逼50℃的动车检修库内,对动车组进行全方位整修,全力保障暑运期间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南通动车所主要负责沪苏通、宁启等多条铁路线的动车组列车检修和维护保养任务。南通所配属的CRH2型动车组,每运行72小时或6600公里,就需要进行一级修;每运行60天或60000公里,就会进行更高规格的二级修。目前,南通动车所每天检修任务在18组标准动车组左右,其中白天2~3组,晚上15~16组。每天,动车车辆入库后,机械师要对车顶、车厢、车底例行检修与维护,每组花费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每天要来回走几万步。
记者彭军君 通讯员刘瑶
查验机动车的陈警官
他经历过12年“烤”验
12日下午2点,南通华威汽车检测站车辆检测通道里,待检汽车排起了队。队伍的最前端,陈斌正在检测线上查验车辆,身上的制服早已湿透。
手电筒、执法记录仪、工作手机、查验包,是陈斌的全部家当。在这个最“烫手”的岗位上,他已经干了12年。
陈斌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机动车检验科副科长。2003年,他通过社会招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0年起埋头车辆查验工作。
检测站的车检通道是个半封闭的棚子,冬不保暖、夏不避暑。这些天,南通持续高温,室外几乎无风,车检通道就像“蒸笼”,而对陈斌和他的同事来说,最热的不是室温,而是汽车引擎盖。每一台车进入检验车位前,一般都在烈日下等待了一段时间。车辆熄火后,陈斌需打开晒得滚烫的引擎盖,还得贴近发动机查验。
“这种桑拿天,工作不到20分钟,身上的制服就湿透了。”陈斌说,查验一辆车一般需要3至5分钟,对于存在问题的车辆一般耗时10分钟以上,高峰期每天要查验上百辆汽车。
时而钻进闷热的车厢,时而贴近地面与车底之间,陈斌认真比对车辆信息,完成规定的9个查验项目。为了不让群众等待,他除了吃饭的时间外,几乎都在连轴转。
当天下午,查验第二辆车时,陈斌半身躺进被检货车的车身下,反复核对着底盘车架上的车架号钢印,耐心询问着当事人车辆信息。“我昨天查验的那辆车和这辆车的品牌、型号一样,但昨天那辆车的车架号被锉改了,想蒙混上牌。”陈斌说。
新车注册、二手车转移、车辆转入转出、车身变颜色等变更登记都需要查验车辆。问题车辆不能上牌,一些人便和陈斌套近乎,想走捷径。每每遇到这些,陈斌总是毫不留情地拒绝,几次下来,他们便不再打什么主意,只得老老实实将车辆按要求整改好。
12年来,陈斌查验的车辆超过20万辆,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他都经得起“烤”验。
记者张亮
通讯员曹钰华 陈勰政
手艺好的修车师傅老王
他闲不住拿吃苦当享受
昨天,40℃高温将今年72岁的修车师傅王朋贺“逼”出修车铺。那个设在崇川区狼山镇街道新港花苑的铁皮棚子实在闷热。
“老王啊,你就歇歇吧。”进进出出的老街坊,看到老人待在树荫下替人修车,善意提醒。王师傅呢,见人一脸憨憨的笑,点点头算是回应。
王师傅并不健谈。记者想方设法打开他的话匣子,挤牙膏般一点一点往外挤。
“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六个;老伴姊妹四个,也是大家庭。”王师傅边替人修车边和记者拉呱,“19岁进南郊大队的建筑二公司做瓦匠,在这家集体企业一直干到50岁。后来就一直摆摊修脚踏车,这活计一直忙到现在……”
王师傅一个月退休金3300元,比他小一岁的老伴丁桂英享受农保,再加上在街头摆摊替人修车赚活络钱,日子过得还行。最令老两口骄傲的是,46岁的儿子在一家药厂工作,一个月收入一万五;儿媳在节制闸附近一家服装厂做事,月工资也近万;20岁的孙女在南京一所大学读大一,既孝顺又懂事!一家人和和美美,老两口越过越开心。
“老头子人倔!儿子儿媳不让他修车,但他就是闲不住。”修车铺旁,熟悉王师傅的一个老街坊掏出一包烟,一支给老王、一支给自己点上,主动跟记者“报料”,“老王修车很出名,不少年轻人从网上找到他修车摊的信息,赶过来请他修车。还有些老年朋友平时坚持骑行锻炼,车子出了故障都指定请他修!最关键的,还是老王人品好,一般小修小补,他都不收钱……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他的好手艺反倒成了稀罕活!”
“赚钱多少不重要。我闲不住。”王师傅说,有些人幸运、能享清福,有些人偏偏就要吃苦,他就是个劳碌命。但不管怎样,他觉得人活这辈子还是劳动最光荣,有事做心里最踏实,因为有时候吃苦也是享受!
记者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