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2-07-21 14:21:09 编辑:高锋 来源:高温下,骑非机动车在路口等红绿灯的市民难免被烈日曝晒,有人形容等灯就像在“烧烤”。往年,市区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设有遮阳棚,今年却难觅踪迹。昨天下午,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南通市交警支队秩序科。
青年路姚港路路口的遮阳棚。周朝晖
■ 路口的遮阳棚越来越少了
“以前市区的一些主要路口,如人民路、青年路等路段,都设置了遮阳棚,既遮阳也挡雨,挺好的。但是,遮阳棚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甚至几乎看不到了?”昨天下午,一些市民向本报新闻热线85110110进行咨询,“不少路口遮阳棚的消失,是不是与当前正在实施的道路改造和轨交工程等因素有关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先设置在市区人民路、青年路的一些遮阳棚,受城市道路改造和一些重点工程的影响,被迫“下岗”。但是,在青年路姚港路路口,一座遮阳棚还在发挥“历史使命”,给川流不息的市民送上清凉,成为人们身边一道“城市风景线”。
市民普遍认为,路口设置一座遮阳棚,撑起一片清凉、遮风挡雨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非机动车主等候红绿灯时的焦灼心情。小小遮阳棚为大家提供的便利看得见、摸得着。
在时间为“2014年5月23日”的《南通市区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遮阳棚建设监理项目比选说明书》中,记者注意到如下信息:当年由市交巡警支队组织实施了市区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遮阳棚建设工程,涉及工农路人民路路口,工农路青年路路口等20条道路非机动车车道范围54个方向的遮阳棚。遮阳棚主要采用钢结构和膜结构结合的张拉工艺制作完成,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建设工期为1个月……也就是说,南通在2014年就开始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遮阳棚了。
■ 遮阳功能以后被树木替代
昨天下午,南通市交警支队秩序科针对市民提出的路口遮阳棚一事作出相应解释。
工作人员介绍,遭遇大风大雨等强对流天气或是遭遇暴雪等天气,不管使用哪种材料的遮阳棚一旦出现倒伏或压塌事故,都会给行人带来人身安全的风险。此外,路口设置的遮阳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驾驶员的视线,特别是大型作业车辆的驾驶员经过路口时,视线受限容易酿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以前的遮阳棚已经不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市交警部门将结合目前城市道路改造和新建道路的最新规划,就市民关心的路面路口遮阳一事,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大力推广和借助绿化树木自身具备的遮阳功能,通过进一步提升和“文明南通”相匹配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绿色、生态、环保”的总要求,来更好更便捷地美化城市道路、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新城区、创新区的一些路段,道路两侧及路口种植的梧桐树、香樟树等高大乔木郁郁葱葱,具备了“自然遮阳”的功能,给行人带来清凉。
■ 多个城市路口设置遮阳棚
在其他城市,路口的遮阳棚每年都会安装到位。以浙江杭州为例,今年7月底前,主城区200余个遮阳棚将陆续安装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旧款遮阳棚暴露出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如结构固定不能根据道路宽度进行调节、立柱采用单杆支撑、安全性相对不足、棚体广告品质不够高等,杭州新款遮阳棚在抗风等级可达到8级的同时兼顾考虑道路安装条件和空间视觉效果,选用可拆卸式结构,确保城市空间通透性好。到了11月份,杭州的遮阳棚将会被拆除,到了明年的5月份再次进行安装、11月份进行拆除。
南京、无锡、苏州、淮安、江阴等城市,也在路口的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了数量不等的遮阳棚。
作为民生实事,在省外四川达州等地,当地交警部门充分考虑刮风、撞击、时间久远后锈蚀损坏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运用智能技术在交叉口渠化岛上试行安装遮阳棚,效果良好。
记者周朝晖
实习生吴迪 陈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