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的狼山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能看见一群骑行爱好者全副武装成群结队。抑或是在马路上,也能看见骑行通勤的人们匆匆而过。
“骑车的人一直都有,可最近人数明显变多了。我家离工作的地方有5公里,除了下雨天外,我都坚持骑自行车去上班,感觉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市民陈先生说。
与骑行有关的户外活动,因为疫情,在城市里兴起。
“仅仅接触骑行才两个月,就深深地被它吸引。只要天气好,几乎每天都要在狼山脚下骑上两圈。不能出去旅游,就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骑行爱好者袁新宇表示。
和许多人一样,袁新宇把骑行当成一种运动休闲的方式,努力把自己从疫情的“阴霾”中拯救出来。当然,骑行的再次爆火也不全因疫情。
“骑乐无穷俱乐部建立于2019年,短短3年时间,会员人数就达到了一千多,比以往增长了七成左右。骑行队伍的壮大,一是源于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油价上涨以后能节省开支;三是疫情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南通市骑乐无穷自行车运动俱乐部副理事长张雪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自行车的职能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捷安特华东销售中心的任女士认为,从前自行车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现在也被视作一种健身器械。

自行车销量在持续增加 一些车型长期缺货
“迪卡侬的自行车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7.5%,而自行车衍生产品配件增长22.6%。头盔、车篮、车锁、车铃、车灯、脚撑、骑行服、护目镜等和骑行相关的产品大受欢迎。”迪卡侬港闸店的吴女士说。捷安特南通公司的李先生说,南通地区捷安特的营收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31.85%。
许多骑行爱好者纷纷来到迪卡侬线下实体店,试骑自行车后购买。除了线下销售外,我们通过淘宝商城了解到,许多线上店铺的自行车月销量都过万。
“购买骑行产品我更看重性能、性价比以及保值率。比如,自行车所使用的材质是否轻量化、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坐垫是否舒服、头盔是否结实。由于自行车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我也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快速出手和保值。”青健身工作室教练朱润芝用车更多地从专业角度来考虑。
自行车销量的激增使得大多门店供不应求,甚至几种中高端车型长期处于缺货状态,即使一辆车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十万元,仍一车难求。
不同群体消费理念相异 产业发展拉动经济
骑行变成一种运动方式,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骑行看重的是自行车的配置,对车子的舒适度和功能性要求比较高;而一些骑行新手,一般看重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和网红效应,把自行车当成一款健身器械,喜欢买爆款、潮款;学生则更讲究实用性和操控性,会对自行车进行相应的改装,更安全地出行。为适应这份转变,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捷安特南通公司的李先生表示。
为适应转型风潮,自行车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任女士向我们展示了“捷安特骑行”这款App,上面有车辆功率、心率、团队骑行、集邮地图等丰富的智能化功能。
“自行车在中国有亲民基础,在注入新方式、新能量之后,经济回馈是很明显的。其一是因为自行车本身就有高产值,专业骑行人士愿意在产品上投入;其二是能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办一场自行车赛事,能刺激旅游人数、门票、住宿需求的增加,这对一块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经济都有拉动。”任女士说。
实习生 陈可昕 吴迪 孙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