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2-10-12 15:46:07 编辑:季肖寒 来源:如东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国之大者”的全局性工程、赢得区域比拼的战略性工程、激活市场主体的关键性工程、锻造优良作风的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如东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协调和推进落实机制,全力破解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积极打造营商“软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助推企业发展,培育发展“硬实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如东成为投资兴业、充满无限潜力的沃土。
多措并举 跑出服务“加速度”
“现场办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司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近日,如东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组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条线工作人员,带着前期汇总制定的建设项目问题清单和最新的政策来到曹埠镇,以现场办公会的形式,为8家企业纾困解难。会后,江苏昌邦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陈丽艳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场给予我们解决方案,这为企业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曹埠镇规上企业共有52家。对于当天的现场办公,曹埠镇人武部部长梁建松笑着说,“现场办公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可以让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少走弯路。接下来,镇上会根据企业里存在的问题,积极逐项协调解决,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今年,如东出台了一系列营商环境政策优化措施,大力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力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形成了一套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的机制。其中,县行政审批局积极主动与镇区及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保持联系,根据镇区及企业需求提供项目建设审批上门服务,针对项目在报批报建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进行业务指导、现场答疑和会商会办,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时序开工投产。“我们牵头组织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条线各职能部门,对项目报批报建全流程事项、材料和流程进行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将全流程事项总数从56项减少到52项,材料总数从363份减少到了281份,再结合平台共享和总台共享等手段,最终申请人仅需要提供的材料总数为181项,仅占梳理前的50%。”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秦友兵说。
营商环境没有“终极版”,只有“升级版”。今年以来,如东深入贯彻落实市县“营商环境提升年”的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牢树“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发展理念,提质增效促进发展,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让来如商客见证“如东速度”,感受“如东温度”。“我们常态化做好项目上门服务和重特大项目跟踪帮扶工作,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县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郁宏伟说。
多方发力 激发发展“内动力”
这个夏天,申请执行人如东某建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代理律师来到如东县人民法院,将一面写有“护企安商 助企纾困”的锦旗送到执行局员额法官潘惠慈手中。这是县人民法院四项举措推进“执转破”,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一个缩影。
走进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得益于如东海关的服务指导,联膦成为全市膦化工行业内首家获得AEO高级认证的企业,日常通关时间比以往缩短了70%,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背后,折射出如东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实效。近年来,如东多方齐发力,搭建沟通平台,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为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如东县率先开展县四套班子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挂钩联系亿元企业工作。各挂钩人员常态化进行挂钩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听取企业合理诉求。每名挂钩人员到企业加强收集整理、形成问题清单、第一时间会商会办,切实帮助企业破解供应链、资金链、劳动力等方面的要素制约,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化解物流、融资、审批、招工、用电、用气、用水等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促进企业稳定增长、健康发展。积极打造惠企政策快捷通道,积极探索免申即享。持续创新扶持政策高效兑现的体系,让企业申报扶持政策只上“一张网”、只进 “一扇门”,大幅压减全流程审批时限,在政策兑现过程中“少材料、减环节、压时限”,实现政府与部门内部管理改革,开发推行如东县“兴企通”——产业项目政策扶持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扶持政策和资金高效落地、阳光兑现。强化银行保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政银担合作,政、银、担三方联动,推动“园区保”综合金融服务提质扩面,为多家企业解决有效担保不足的问题。如东县公安局在细化落实“助企安全顾问团”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继续调优机制,通过“深蓝服务”八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 持续打造“强磁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从“三无”(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到如今“三通”,高速纵横,铁轨轰鸣,国道、省道交错,水网密布,港口繁忙。如东不仅成为上海经济圈中北上海的重要支点,更是越来越走近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央,爱商亲商富商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021年如东入围江苏省十大强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72亿元,接近2012年485亿元的3倍,年均增速快于全省、全市1.3和0.3个百分点。在202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上,如东列第33位。至2021年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8.5亿美元,年均增长22.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1721亿元。2017年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65%;滚动实施62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今年8月,总投资111亿元的中圣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洋口港,至此,县内共有金光、桐昆等7个百亿级项目同步推进。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栖。近年来,如东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招商为先、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在外资到账、项目招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如东聚焦上海、深圳、苏南等产业密集和引领性区域,着力招引一批扩产、搬迁、产业延伸及上下游配套项目,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举措,以更优营商环境畅通向海发展通道,为实现跨越赶超积蓄新动能。
如今在如东,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开放。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袁嘉翊 姜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