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2-10-16 12:44:13 编辑:苏敏 来源:南通网近年来,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需求加大,无痛胃肠镜、无痛拔牙、无痛分娩乃至癌症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等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参与,他们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10月16日“世界麻醉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临床一线麻醉医生,聆听他们讲述守护患者生命的精彩故事。
手术进行中。
身怀绝技,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昨天上午8点30分,市医学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宋杰刚结束术前讨论,对于每天要进行手术麻醉的病人,宋杰都会和同事们把病人的术前基本情况过一遍,逐一确认病人的麻醉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排单上,病人的名字后面跟着一长串字迹,写满了病人麻醉前的病情和准备情况。
在宋杰眼里,麻醉医生的工作职能复杂又精细。术前,麻醉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麻醉方案;术中,麻醉医生要时刻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管好病人的心跳、呼吸;术后,麻醉医生需要尽量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同时,麻醉医生还肩负着危重病人的救治、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任务。
宋杰坦言,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麻醉医生可以通过精湛技艺,为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创造生命的奇迹。一名有心梗病史的肿瘤患者让宋杰印象深刻:“在手术前3个月他发生了心梗,通常心梗患者的择期手术在一年后实施相对安全,而他当时又被查出患有肾癌,这是限期手术,需要尽早切除肿瘤。”面对挑战,宋杰选择了迎难而上——危重病人的麻醉要求很高,需要麻醉医生胆大心细,宋杰精准控制了麻醉药量,边注射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真正做到了“精、准、稳”,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麻醉医生的工作并没有老百姓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既熟练掌握各类血管穿刺技术,还擅长各种气管插管、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等,并参与危重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市三院麻醉科副主任佘勇军介绍,麻醉医生经常与时间赛跑,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法宝”。
不久前,一名87%重度烧伤的病人因气道灼伤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因为合并困难气道,接诊医生尝试气管插管两次未能成功,邀请佘勇军会诊。“当时病人的情况十分危急,可视喉镜视野里面一片血肉模糊,找不到会厌和声门。”这时,佘勇军按压了一下病人的胸部,一个小气泡冒出来,他果断判断这就是患者气管开口所在,于是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舒适化医疗,小病不再拖成大病
14日,记者走进南通市口腔医院大厅,一名护士耐心地和前来看牙的小朋友沟通着。过去一提到看牙,不少孩子都会哭闹不止。如今,在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记者发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吵闹,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大大减轻。“这就是口腔舒适化医疗的魔力,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化、人性化的无痛治疗,让看牙体验有质的飞跃。”市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张铁成介绍,早在2017年,该院就成立了南通地区首个舒适化门诊,迄今已经开展各类舒适化治疗3000余例。
“许多孩子对牙科存在恐惧,或者因为年龄小而不配合治疗。采取适当的镇静方法让他们不再紧张,是解决患儿配合口腔治疗的最佳方式,并且不会让患儿留下痛苦的回忆,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张铁成告诉记者,上个月,有个一岁半的小朋友走路时摔倒,下唇磕出了贯通伤,他在门诊评估后,使用了纯吸入麻醉的方法,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手术,患儿家长非常满意。
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些患者原本可能只是轻微蛀牙,只需要及时补牙就行了。但因为害怕看牙,不及时就诊,往往会造成牙冠严重缺损、大面积根尖炎症,可能就需要做根管治疗甚至拔牙,费时又费钱。”张铁成介绍,舒适化医疗的开展可以让病人有效克服“牙科畏惧症”,从而及时得到治疗,不至于小病拖成大病。
值得一提的是,舒适化医疗还能够一次性完成多个口腔治疗项目,减少患者就诊的次数和时间。上个月,市口腔医院接诊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因为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而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仅凭普通治疗手段根本无法完成正常诊疗。“我们当时几个科室牵头,共同完成了她的舒适化治疗。”张铁成回忆,通过静脉镇静方式,先为患者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并制订了相应的诊疗计划,次日,全麻下颌面外科和牙体牙髓科医生一次性完成了该患者的所有口腔治疗,一站式解决了她的口腔问题。
守护产妇尊严,也守护生育文明
10日上午,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乔微刚刚结束一台无痛分娩。一胎的周女士在手术刚开始并没有要求无痛分娩,当宫口开到7厘米时,她感到疼痛难忍,要求分娩镇痛。这时便轮到乔微登场,“我在她腰部打了一针并置入导管,这在医学上叫作椎管内麻醉。在注射了试验剂量的麻醉药、确定麻醉效果后,连接上镇痛泵,我们设定好药物的浓度和间隔时间,就能够自动地进行药物输入。”伴随着清凉的药液缓缓注入,周女士脸上痛苦的表情逐渐消失。10分钟后,产妇的宫口开全,很快进入了第二产程,没多久就轻松完成了生产。
在很多女性心中,生孩子是一场从身体到精神的痛苦经历。乔微介绍,分娩镇痛大大减轻了产妇的疼痛,缓解了她们的紧张焦虑情绪,提供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双重舒适,极大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临床上通常按照0~10分给疼痛程度分级,而已有的医学研究表明,生产的疼痛程度能达到10分。”乔微说,无痛分娩能把分娩疼痛从10分降低到可以忍受的3分以下的轻度疼痛,最大限度给产妇提供舒适的生产体验。
“剂量少、伤害小、恢复快”,乔微用这三个词来概括无痛分娩的优点。目前,市妇保院的无痛分娩率达到74%,但仍有部分孕妇对无痛分娩存在疑虑:会不会对产妇有影响?对宝宝发育有没有影响?对此,乔微解释,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的剂量其实只有剖宫产的1/10左右,阻断的只是局部的感觉神经,麻药进入血液的量非常少,不会对产妇和胎儿产生影响。“无痛分娩只需要在产妇腰部打一针,比起剖宫产对产妇身体的伤害小了许多,也能让产妇更快地恢复身体机能。”
在乔微看来,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守护的既是产妇的尊严,也是社会的文明。”
记者冯启榕 见习记者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