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讯 几天前,在市一院手术室出现感人一幕:全体医护人员向37岁刚离世的陈先生深深鞠躬之后,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取出了一颗心脏、一颗肝脏、两颗肾脏、两片眼角膜,完成了他器官捐献的大爱之举。而这一壮举也让4条生命得以延续、两人重见光明。据悉,这是2023年南通地区完成的首例大器官捐献。

捐献者陈先生祖籍福建,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近年来,他一直在南通工作。今年4月4日,陈先生不幸摔倒后导致颅内大出血,陷入昏迷。因病情严重被送至市一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积极治疗,最终由于病情过重发展为脑死亡。
“人活着,就一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是陈先生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早在很久之前,他就主动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为了成全陈先生生前器官捐献的意愿,他年迈的父母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大爱之举——捐献儿子所有可用器官,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4月12日,市卫健委组织的脑死亡判定专家组进行了专业医学判断,确认陈先生已经是脑死亡状态。当天,在市红十字会、省人体器官获取服务管理中心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共同见证下,家属签署捐献确认同意书。4月14日凌晨4点15分,家属忍着巨大的悲痛,与陈先生做了最后的告别。随后,他被平稳地送到手术室。“嘀——”伴随着一声刺耳的蜂鸣,规律的心电图逐渐变成冰冷的直线。陈先生3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3年的春天。此时,手术室内一片静默,在场的全体医务工作者、器官捐献协调员集体鞠躬,默哀致敬!
市一院医务处处长沈君华介绍,器官捐献是双盲机制,陈先生的器官会去往哪里,会挽救什么样的生命,均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捐献者的心脏很快将在另一个躯体中复跳,让受捐者重获“心”生,他的肝、他的肾、他的眼角膜,也将在不久后重启“人生旅途”。这场生命的接力,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让爱走得更远! 记者冯启榕 通讯员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