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3-06-18 09:54:06 编辑:苏敏 来源:南通网前不久,如皋市文化馆青年编剧魏轩创作的原创话剧《向前向前向前》获评“紫金戏剧文学奖”,这也是江苏省戏剧文学类的最高奖项。
近日,记者来到如皋市文化馆,探寻这部话剧的创作经过。
向前向前
老红军坚守初心
见到魏轩时,他正在办公桌前翻阅着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走访老红军钟飞时留下的文字资料。魏轩说,这是创作话剧《向前向前向前》的重要资料依据之一。
《向前向前向前》这部剧,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三个不同时期,老红军汪振安的生活变化、思想变化和不变的初心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代共产党人不慕名利、坚守初心的奉献故事,反映了时代浪潮下汪振安等无数中华儿女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汪振安出生于湖北,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参加过红军反“围剿”战争、四渡赤水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汪振安在一次战役中受伤失去行动能力,与红军大部队失散,他的资料和证件也在战火中遗失,无法证明自己红军战士的身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汪振安没有联系组织要求恢复其红军身份,而是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继续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着。直到1985年,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经调查,确认汪振安是老红军,他的事迹才为公众所知。
数次打磨
只为呈现真实模样
“这出话剧从策划到创作出成型的剧本,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创作的不容易,魏轩深有体会。如皋市文化馆从2020年起,开始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红军战士资料,并在2021年确定以汪振安作为话剧的主角。
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魏轩和同事先后走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江苏省淮安市等六个地区,拜访了四十多位与汪振安有过直接、间接接触的老红军和当地居民,深入了解汪振安的生平经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与102岁老红军钟飞面对面交流时,他卷起自己的裤脚,向我展示了自己腿上的3处伤疤,告诉我这些伤疤分别是在哪次战斗时留下的。”魏轩说,钟飞是汪振安的战友,同样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亲历者。
透过钟飞的话语,魏轩仿佛能看到钟飞、汪振安等红军战士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深刻体会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不易,对汪振安等老一辈革命志士更加钦佩。
收集到一批资料后,魏轩开始了剧本的创作。
“这是我第一次创作大型原创话剧的剧本,以前都是一些较短的情景剧。”魏轩告诉记者,两万多字的剧本,他写了整整一年半。因为对部分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和一些历史事件的不了解,剧本被专家打回修改,有几次几乎是全部推翻重写。正是经过了一遍遍修改和打磨,《向前向前向前》这部话剧剧本才能呈现出如今流畅、真实、动人的模样。
收获关注
未来将搬上舞台
今年3月,第二届“紫金戏剧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创作交流辅导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20部作品获奖,话剧《向前向前向前》就是其中之一。
在“紫金戏剧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中,众多专家都对《向前向前向前》的剧本表示肯定,认为这部话剧选材合适、描写动人,生动展现出了老红军汪振安独特的形象,充满信仰的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类作品当中脱颖而出。
获得“紫金戏剧文学奖”后,话剧《向前向前向前》受到了各大剧院、剧团的关注,希望能够将这部话剧搬上舞台。目前,在联系沟通之余,魏轩还在对剧本进行着进一步润色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话剧《向前向前向前》就能正式登上舞台,与大家见面了。”
老红军汪振安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战士之一,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发祥地,正是如皋。“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话剧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认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魏轩表示,今后他还会继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这一主题,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战斗故事和革命英烈的奋斗故事为切入点,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剧本作品。
记者陈嘉仪
通讯员韩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