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担任班主任超60年,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李庾南潜心于基础教育(资料图)。
本周,教育部公布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市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的教学成果“班级育人60年”获一等奖。至此,李庾南老师也成为全国唯一两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教育人。
李庾南出生于1939年,在市启秀中学教书从教66年,连续担任班主任超过60年,被誉为“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典范。她长期坚持在一线开展教学科研,创立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该项成果在2014年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也是教育部在全国推广的60个基础教育改革成果项目之一。
一生持之以恒只做一件事——教书育人,在6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李庾南的育人理念也紧跟时代的需求发展而不断提升。前50多年,李庾南的育人生涯始终贯穿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根红线;进入新世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世纪之问,让她的育人主张方向更明、思路更清、方法更优。遵循这样的理念,李庾南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实践得到不断提升。结合担任班主任期间的典型性、代表性案例,李庾南汇集成《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例——触及心灵的足音》,成为她班级育人理念的初探。近十年来,李庾南老师进一步将自己在德育方面的心得进行理论总结,推出了以“班级育人”为代表的“自育·互惠·立范”德育主张,成为她此次获奖教学成果“班级育人60年”的核心内容。
目前,“自育·互惠·立范”德育主张,不仅应用于班会课,更多在课堂中,用教学知识育人、用老师引导育人、用学生情感育人。得知获奖消息,淡定的李庾南感言:“自育·互惠·立范”六个字是渐渐生成,逐步定型的。其中,“自育”是基础,“互惠”是关键,“立范”是旨归,“希望更多教育人在‘自育’‘互惠’与‘立范’的德育实践框架内和相互关系中,做好‘班级育人’工作,写好‘立德树人’篇章。” 记者沈樑 叶国
2014年1月,教育部组织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这是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定一次。
截至目前,我市有3位教师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4次。除此次李庾南获奖外,李吉林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教学成果为《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李庾南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为《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朱爱华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为《跨界学习,奠基大成——小学育人路径探索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