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4-01-19 12:07:00 编辑:姚沁辰 来源:南通网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涉及千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
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逾3000户;高质量完成24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及90个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任务;197家医疗机构建成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刚刚过去的一年,南通进一步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老有所居
适老化改造,改出居家“小确幸”
洗澡有了助浴椅、防滑地垫,马桶边安装了扶手,就连换鞋也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换鞋凳……今年冬天,对于住在崇川区学田街道南川园社区的耄耋老人李桂珍来说,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也多了一份安全感。这一切,都得益于南通市为困难老人免费实施的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
老有所养,必先老有所居。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身体灵活性下降,老年人在家易出现摔倒等意外事故。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舒适性,南通市连续四年将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全市共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81户,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在崇川区,由区政府以平均每户不低于3000元标准给予改造补贴。适老化改造以招投标的方式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实施改造前,由专人前往老人家中,根据老人实际需求,确定改造项目、设计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策”。
调查发现,在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床边扶手、淋浴扶手、带凳拐杖等是“必选项”;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接尿器、褥疮垫等是“必选项”。“我们在确保基础设备应改尽改的基础上,还为老年人配置应用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简便操作的智能设备,让更多老年人既要‘改得起’,更要‘改得好’,使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心。”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透露,被改造家庭满意度高达98%以上。
关键词:老有所养
家门口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几天前,新港社区唱吧队、舞蹈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这里的老人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我住在这里一点都不寂寞,经常有文艺志愿者来演出,可以说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入住这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两个月的李大爷笑着说。
2023年,南通市高质量完成了24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新建或改造任务,旨在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狼山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是崇川区改建的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之一,该中心交由第三方——美适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去年11月开始投入试运营。
中心运营负责人王微微介绍,整个中心总面积1200平方米,毗邻南通植物园,环境优美,闹中取静。目前,中心设有中央厨房、公共餐厅、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卫生间、助浴间、理发室、医务室、药房、康复室、护理站、心理疏导室、多功能活动区域等,同时拥有棋牌、书画、阅读等相关服务配套功能区域,吸引了不少周边老人入住“打卡”。
为了给农村老人的幸福“加码”,去年,南通市改造提升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90个,让农村老人实现“养老不离村”。在启东市东海镇兴旺村示范性互助养老睦邻点,茶水室、活动室、养生室一应俱全,配备投影仪、全身自动按摩椅、便携式按摩器等智能化设备,提供相聚交流、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助餐助浴等服务,这里的老年人每天欢声笑语不断。
关键词:老有所医
释放友善温度,守护“银龄”健康
年逾八旬的陈奶奶家住崇川区幸福怡居小区,中风后常年卧床,需要每个月定期更换导尿管。得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开通了“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老人的子女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给母亲下单。“护士上门服务,十来分钟就搞定了,省了我们多少心。”
为改善老年患者就医体验,市六院首创全程医疗服务模式,在院前、院中、院后所涉及的全程医疗过程中融入老年友善服务理念。院前阶段的健康讲堂,院中阶段的全程陪同(70岁以上老人),预出院访谈服务,以及院后阶段的“互联网+上门护理”家庭延伸服务、“互联网医院”线上视频问诊、医保支付、送药到家,让老年人温暖舒心就医。
对于高龄失能且患有多种慢性病或疾病终末期的老人,持续专业的医疗护理是他们生命延续的重要支柱,可很少有大医院能够有床位长期收治。为了切实解决这些老人和家庭面临的难题,在市六院的指导下,崇川区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病联合病房和安宁疗护病房,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持续医疗服务。
2023年,全市197家医疗机构建成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中优秀单位占比31.9%,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我市圆满完成医养结合首批国家试点任务,入选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在通城,老年人看病难得到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