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均匀上发条,转上49圈,再观察机芯、滴润滑油、维护油,最后校准时间……49岁的钟表维修技师周迎春,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来到钟楼,为大钟精心维护、保养,迎接2025年的到来。
钟楼是通城地标性建筑之一。钟楼后的谯楼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它的前身是宋淳熙年间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戍楼。谯楼内设有计时的刻漏,并采用更鼓来报时。1914年,张謇与其兄用南通潘氏捐给通崇海总商会的5000元从上海买来巨钟——四面机械塔钟,并在谯楼前建造了钟楼。钟楼大钟机芯是1913年英国原产。
钟楼四面机械古董塔钟长年累月连续运转,大钟一些零部件磨损严重,出现走时偏差等情况。2018年国庆节,濠河管理处组织福建、广州、江苏(南通)几名钟表维修技师对钟楼大钟打鸣系统进行修复。周迎春凭借精湛的手艺得到了参与维修钟楼大钟的机会。
周迎春坚守钟表维修行业30余年,作为日常养护师守护钟楼百年大钟也有6年多。“现在每月为钟楼大钟维护保养5次,平均6天来一次。”她说,儿子周金天大学毕业后,放弃所学专业,跟着她学习维修钟表,“这几年,有时我带着儿子一起完成钟楼大钟的维护保养工作”。
钟楼大钟古朴浑厚的钟声响荡在通城上空,为南通民众掌握时间提供方便,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记忆。周迎春说,要带着儿子坚守钟表维修行业,用心维护保养好钟楼大钟,精心守护通城这一城市地标,“如果维护得好,大钟仍能正常运行数百年”。
本报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