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后将开始海太长江隧道超长距离掘进
“落钩、落钩……慢一点,好,停!”3日下午,在长江入海口海门中远码头,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经理孟德锋正在指挥吊装(上图)。
吊装的是“江海号”盾构机的“心脏”——盾构机主驱动,宽10米、重230吨。孟德锋解释,主驱动系统中的主轴承是盾构机刀盘驱动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支撑和传递运动与载荷。
“江海号”盾构机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开挖直径盾构机,搭载了许多行业领先的新工艺、新技术,刚刚被评为“央企十大重器”,将用于世界最长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巨无霸“江海号”去年10月底在长沙下线后拆解,分段通过不同运输方式长途跋涉到达南通海门隧道施工现场,再入地组装、调试。去年11月21日,盾构机首件运输进场。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路上,总共30多天了。”作为护航“大国重器”的护送员,孟德锋的2025新年是在路上度过的,“像主驱动这样的大部件,我们通过水陆联运。其他相对小件,就通过陆运。整个过程,总共需要运输113车船。”这些大部件包含主驱动、盾体、拼装机,宽度大多超过6米,属于超宽、超重部件。吊装完成后,还要从中远码头运送到隧道施工现场。他和项目团队之前就勘探了路线,承重不够的桥梁、宽度不足的涵洞都需要避开。此次专门设计的运输线路,全长大约2.5公里,单趟运输需要1个多小时。为了随时观测路面,孟德锋带着人员始终行走在头车5米的位置,对驾驶员进行路况提示。
随着主要部件运进施工现场,“江海号”也进入入地组装的关键阶段,今年3月将开始长江下超长距离的掘进。
目前,海太长江隧道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在中铁十四局项目施工现场,每天有300余名建设者在忙碌,争取如期完成隧道建设的节点目标。海太长江隧道的建成,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彭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