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11:06:36 编辑:王佳鑫 来源:刘小飞在水培盆景基地忙碌。
“家人们看这款黄杨造型,评论区可以‘点菜’你们想了解的品种……”8日下午,江苏花名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直播基地里,负责人刘小飞正与网友互动。在他身后,上百盆水培盆景舒展着婀娜身姿:黄杨虬枝盘曲,红枫层林尽染,珍珠黄杨的叶片在补光灯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仿佛一片绿意盎然的水培天地。
2013年,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刘小飞带着“想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的信念回到家乡如皋。
在多次的走访中刘小飞发现,这座“中国盆景之都、花木之乡”虽坐拥千年如派盆景技艺,但传统土培盆景却因价格高、养护难,始终被困于收藏和传统市场。
许多消费者面对娇贵的盆景望而却步:不知何时浇水、如何修剪,担心稍有不慎便成“植物杀手”。针对这一市场痛点,刘小飞立志要让植物变得不再难养,“要让盆景从书斋走进百姓家的窗台”。
自此,刘小飞开启了他的“盆景革命”。
2018年成为关键转折点。那年,刘小飞发现水培草本植物市场成熟,而木本水培尚属空白,用水养护可以让植物打理更方便、更干净、更环保,虫害也大幅减少。同时,由于没有土壤,携带也更加方便。
“或许可以让百年黄杨‘泡’着养,让千年技艺‘活’起来!”这个当时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随着技术加持,在花名堂的实验室里逐渐生根发芽。
水温高低,水量多少,pH值和EC值溶解氧如何控制,在实践过程中,仅仅培育池里的“水”就有很多讲究。水的参数指标都必须根据各种植物品种的生长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此外,对水培植物环境的温度、光照、通风也需要长时间的经验总结……
面对技术鸿沟,刘小飞选择以枯萎植株样本为突破口。针对不同植物的根系处理、温度湿度以及后期养护,联合高校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在2020年研究出了“泡”在水里就能活的水培盆景。
逐渐地,刘小飞以“小微+水培”的全新角度开始制作盆景,让原本生长在室外的植物顺利在室内“安家”,并陆续攻克了盆景土壤易生虫、养护难、没有时间养护等一系列的难题。
如今的花名堂,已拥有200—300种水培盆景,既有传承千年的雀舌、红枫,也有驯化成功的进口鸡爪槭,更首创可移动的“桌面森林”,让百年古树也能在都市白领的案头摇曳生姿。同时,基地每年还不断引进新树种,优化培育技术。2024年,听说山东、河北有优质的黄精品种,刘小飞专程带着团队前去收集,带回驯化。
走进花名堂占地20多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里,科技与传统也正上演奇妙融合。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pH值、EC值等数据在电子屏上跳动;传统遮阳布下,工人们正用改良工具为珍珠黄杨修整气根。
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品革新,更是产业链重塑。近年来,公司首创了“产业联合体+公司+农户”模式,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周边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以前亩产不过5000元,现在标准化种植微型苗,亩产值能达3万元。”老花农算起新账本。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推行小微盆景标准化种植,形成了近2000亩的产业链基地。
市场端同样风生水起,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线上通过“科普+带货”模式,当前,“花名堂”账号在全网累计5万粉丝,35岁以上都市白领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线下300余家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并逐步开拓欧洲市场。“我们要让盆景从收藏品变成快消品。”刘小飞说,“这种可随身携带的‘桌面森林’,正是现代人需要的治愈系产品。”
截至目前,花名堂已申请注册商标5个、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多项。2021年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有盆景出口资质的企业,开启了我国水培小微盆景走出国门的先河。当前,公司致力于为室内装饰的最后一步“添花”,通过场景化的设计,为企业定制专属的水培森林。
当科技注入古老根系,当匠心遇见市场需求,带来的必然是新农人和家乡的双向奔赴。“作为新农人,踏实、坚持、不断学习,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家乡最大的支持。”刘小飞说。
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