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在启东市南阳镇永和村的“永和蔬菜合作社”菜品加工车间,100多位以本村“小老人”为主体的务工乡亲分工劳作,一派繁忙。合作社董事长胡建东介绍:“合作社每天结清1.5万余元工资,乡亲们收入越高、合作社越兴旺。”

永和村虽为纯农业村,但借助村党总支联手本村多位企业家搭建了就业平台,使得众多留守乡亲得以务工增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郭桑雨介绍:“全村除创办蔬菜合作社的胡建东,另有华东润滑董事长黄新元、建筑项目负责人秦炜炜、机械设备企业家吴忠明等,他们都为乡亲增收提供了就业舞台。”今年上半年,全村300余位“小老人”务工总收入超300万元。
永和村共有750多户留守老年乡亲,其中300多位年龄65岁左右“小老人”尚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务工意愿。郭桑雨说:“因为有了村企联建的就业载体,‘小老人’们才纷纷找到了合适的务工岗位,增加了可观收入,实现了老有所为。”
64岁朱士新是“小老人”务工队伍中的一员。3年前,他受制于年龄,不得不离开建筑工地。现如今,他回村摇身变成了永和蔬菜基地生产骨干。“出工到河西蔬菜车间也就2里路,一天收入160元左右,全年务工180多天,总净收入近3万元。”朱士新说,“趁着做得动,挣钱多一点,子女负担轻一点,日后养老质量高一点。”
前些年,村里众多“朱士新”们普遍有个心愿:农田流转了,人轻松了,要是有活干再增加点收入该多好?由此,村“两委”班子以民生意愿为工作目标。很快,村领导整合挖掘本村企业用工资源与潜力,既为留守乡亲找到更多就业机会,亦助推相关企业做大规模、稳健发展。
在用工量最大的永和蔬菜合作社,共有“常日工”30人,季节工超100人;在华东润滑有限公司,企业安置40多位一线工人及勤杂辅助人员;在秦炜炜、吴忠明领衔的本村建筑、机械两大行业,共吸纳40多位乡亲参与后勤保障。另有能人带动50多人前往15公里外的市区就业、20人从事手工工艺品生产作业。
本网记者 陆薇
本网通讯员 张成瑜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