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5-11-04 09:50:14 编辑:高锋 来源:南通日报
近日,江苏省卫健委公布2025年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及优秀单位名单,海门区龙信乐颐荟护理院、三星镇卫生院、海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入选“优秀单位”,入选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养老产业,既是“夕阳人群”的“朝阳产业”,更是用服务传递温度、用创新丈量文明刻度的长远事业。近年来,海门通过实施“银龄海门”行动,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家纺服装、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与银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技力量与银发经济相结合,形成从“基础兜底”到“品质养老”的产业链条。
家纺转型适老赛道,织就银发经济暖图景
昨日,在三星镇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一处车间里,南通柏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将一批可拆卸护理床单打包装箱,这些印着“敬老院特供”字样的床单即将发往全国多地养老机构。从为学校提供床单被罩,到为银发群体研发全品类护理床品,这家扎根家纺产业集群带的企业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温暖”跨越。
柏度纺织总经理王豫是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纺织人”,三年前,他在走访敬老院时发现老年群体对床品的特殊需求长期被市场忽视。这个发现让原本专注校用纺织品的企业开始酝酿转型。
转型初期,公司研发团队在十余家养老机构调研时发现,老年人夜间频次多的如厕需求、皮肤敏感问题、长期卧床的特殊护理要求等,都需要在床品设计上作出针对性调整。他们尝试将校用床品的耐用性与适老化需求结合,开发出首款可拆卸护理垫。此外,在医院用的抗菌防霉系列产品设计上,采用淡绿色调,以缓解焦虑,居家养老的暖黄系列营造出温馨的感觉,福利院特供的高密度面料能经得起反复机洗。这些没有高科技噱头的改良,却让柏度纺织在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收获了许多意向订单。如今其自主研发的抗菌防霉系列、高密度机洗系列产品已走进超10个省份的养老机构。
柏度纺织的成功只是叠石桥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深耕适老产品这一细分市场。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当地政府也不断深化布局,推动海门形成了从布料、印染到设计、生产、物流的高度集聚的全产业链。目前,叠石桥家纺产业已成功从传统家纺用品向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基本实现了对老年人产品品类的全覆盖。
医养产业精准发力,构筑老年健康新生态
走进位于余东镇的江苏圣伽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人正对一批智能医疗床进行最后的精度检测。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这家拥有5万多平方米生产车间、近百名技术人才的企业,正将目光从海外市场转向国内银发经济的新需求,成功闯出一条发展新赛道。
“医疗适老化改造不是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需要精准匹配临床痛点的技术革新。”公司负责人黄杰说道。随着2024年新厂房建成,公司已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及太保家园养老项目建立合作,仅一个季度在手订单额就超过2000万元。
面对国内养老市场的多层次需求,圣伽崇医疗制定了差异化策略:为高端养老社区开发智能集成设备,向社区机构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这一切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沉淀的坚持。
同样瞄准银发经济精准发力的,还有位于海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冬泽特医。在其生产线上,一瓶瓶乳白色液体正灌装入瓶。这是针对老年人肌肉衰减研发的“冬泽能骨胶原”特医饮料,即便在非促销季也常卖断货。作为国内特医食品领域的开拓者,企业已推出10多款老年产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特医食品作为营养干预的重要手段被纳入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这些政策为冬泽特医等企业在老龄产业中抢占先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冬泽特医与圣伽崇医疗等一批与老年健康紧密关联的生物医药产业,正是海门着力打造的重点。全区自2008年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探索以来,经过十多年努力,已形成一个涵盖老年常见疾病基因检测、药品生产、特医食品、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等上下游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全链条的功能闭环。目前,全区集聚了万高药业、中科基因、百奥赛图等203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服务单位,共同构筑起服务银发经济的产业集群。
体系构建全域覆盖,绘就老有颐养幸福图
面对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海门区以系统化思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制度保障、服务供给到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全面打造“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
针对高龄、独居与行动不便老人的“一餐热饭”难题,海门创新推出“政府提供场地、市场主体运营、社会组织赋能”的三方协作模式,打造“暖心食堂”品牌。通过建立“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三级助餐服务体系,目前建成老年助餐点16家,实施助餐点建设、运营和老年人就餐财政补贴制度,全年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成功破解老年人就餐难题。
在机构养老方面,海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区现有养老机构52家,开放床位超6000张,床位入住率超65%。政府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经费,委托第三方组织为全区8类特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每月服务量超5.3万人次。
海门还深挖地域资源禀赋,打造文旅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与研学康养四大特色品牌。文旅康养依托叠石桥家纺城、余东千年古镇及“萱与澜”民宿集群,构建“旅居+体验”双驱动生态;田园康养立足青龙港1806生态景观、张謇故里小镇等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运动康养以体育中心、府南生态绿廊为载体,推出太极养生、门球比赛等适老健身项目;研学康养则在老年大学28个专业、72个班级基础上,拓展张謇实业精神研习等实践课程,年招录学员逾2500人。
为支撑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海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和队伍专业化水平。
从制度创新到服务落地,从产业培育到人才支撑,海门正以系统思维构建起覆盖城乡、普惠共享的养老服务体系,让银发经济焕发活力,让“老有颐养”照进现实。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