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5-10-31 15:28:00 编辑:季肖寒 来源:
23日,海门区三厂街道孝汉村的果蔬种植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上图)。连片的“青椒5号”薄皮青椒植株长势旺盛,色泽鲜亮、大小如巴掌的青椒挂满枝头。山东籍种植户胡学亮穿梭在半人高的藤蔓间,随手摘下一颗青椒掂量:“没想到第一年来种青椒就长这么好,你看个头多大!”
胡学亮与爱人秦步荣来自山东临沂,今年6月通过老乡牵线,转租了孝汉村80余亩耕地投身蔬菜种植,其中10亩用于培育“青椒5号”,还配套种植了20余亩花菜及少量莴笋。如今正值青椒盛产期,大棚内的采摘节奏不断加快——秦步荣和村民们麻利采收,分拣、装筐、称重一气呵成,新鲜青椒连夜发往长三角各地市场。
“青椒是在8月定植的,这个月初开始采摘,可以持续采摘至11月下旬,目前已经采摘了4茬,每亩能产3000至4000斤精品薄皮椒。”胡学亮介绍,这些青椒凭借脆嫩口感和鲜亮卖相,在南通、南京、上海等市场颇受欢迎,靠着多年积累的朋友圈口碑,订单始终源源不断,“明天一早就要发一批专车去常熟,前期产量虽低但单价高,现在盛产期销量翻番,收益稳得很。”
如此好的收成,离不开夫妻俩的精心管理。秦步荣指着棚顶的遮阳网和四周的薄膜介绍,夏天搭网降温,天冷覆膜保温,棚内挖设的排水沟搭配滴灌系统,既省水又能精准控湿。她随手扯了扯固定植株的绑线:“每棵都绑在支架上防倒伏,老家带来的成熟技术,配上这儿现成的大棚设施,管理起来省心不少。”
谈及为何选择远离家乡、落户孝汉村,胡学亮坦言:“我们临沂的地块不如这里平整,而且孝汉村的土地租金很合理。”他指着棚外的灌溉管道和蓝色防虫网介绍,刚来的时候就发现,村里的灌溉设施、防护设施都铺设得很好,忙的时候雇几个村民帮忙,平时夫妻俩就能打理过来。“村里也对我们外地种植户特别照顾,有问题随叫随到,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
孝汉村党总支副书记顾佳佳介绍,目前村里已吸引10多户像胡学亮夫妇这样的外地种植户落户,设施蔬菜种植也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有序发展。
这片土地的“好地力”,背后还藏着“生态密码”。村里推行的“以田养田”生态循环模式,通过疏浚河道、稻麦轮作、专人维护等方式,让曾经的板结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正好契合了青椒等果蔬的生长需求。
此外,暖心的政策保障更让种植户们吃下“定心丸”。村里为流转土地制定了差异化租金标准:稻麦种植每亩年租金800元,果蔬种植每亩1100元,既保障了村民的土地收益,又适度降低了种植户的初期投入成本。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村党总支部还会提前开放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安全住所”,为种植户提供避险港湾和物资保障。“政策给足了底气,我们才能放开手脚搞种植。”胡学亮说。
丰收的喜悦,正在孝汉村的田间地头不断蔓延,受益的不仅有种植户,还有全村百姓。在孝汉村的农业产业链中,青椒种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2200余亩流转土地中,约300亩建成了高标准大棚,重点种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每年能带动300余人次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以前自己种地一年忙到头也就几千块收入,现在土地流转金每年准时到账,农闲时来大棚打工一天能挣150块,收入翻了一番!”正在棚里帮忙采摘的村民张阿姨一边麻利地装筐,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
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