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民生>> >>正文

打造“锦纶之乡”“磁都”“特玻基地” | 海安高新区擦亮创新发展“三张名片”

2021-04-21 10:42:05 来源: 南通网

本网讯 (记者赵勇进 杨钰颖 通讯员顾华夏 梅丛婧)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后,海安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科技投入。昨天,记者采访了海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他说,在重点打造西南新城核心区的基础上,将主要从做亮科创、做强内核、做大规模、做深内涵四个方面入手,擦亮创新发展“三张名片”。

近年来,海安高新区重点发展高分子功能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非金属功能材料,打造“锦纶之乡”“磁都”“特玻基地”三张名片。海安高新区是国家级“时尚锦纶基地”,锦纶丝产量占全国的1/8,切片产能规模达100万吨,已形成化纤原料生产、纺丝、注塑等全产业链。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磁都)企业达80多家。非金属功能材料(特玻基地)从特种玻璃逐步向核机械手、航天材料延伸,目前拥有特玻企业56家。去年,海安高新区工业开票销售首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我省长江以北第一家超千亿的省级高新区。

强化科技投入,海安高新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先后出台了10多份促进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天使投资、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2020年科技扶持资金2300多万,产学研合作项目110项,重点院校占比超60%,国际合作项目2项。江中光电与上海交大丁文江院士团队的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新材料项目正在推进,开发电梯用轻量高强楼层踏板项目正在产品打样;欧贝黎电力工程与中科院电工所王占国的光伏玻璃自清洁机器人项目以及河海大学吴中如院士团队光伏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已启动。

重点打造西南新城核心区,海安高新区以国家级孵化器海安高科技创业园为中心,20万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已全部投入运营。周边万达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落成,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到位,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正式启动。西南新城将进一步集聚高科技项目、人才,活跃成为高新区的一张新名片。高科技创业园现有入孵企业197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省“双创人才”项目47个,中高端人才200多人,国家级人才10多人。国家“万人计划”邹军博士来海实施智能驱动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为华为海思芯片照明系统指定供应商;省“双创人才”贾学军博士来海实施核领域新一代智能化动力机械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年销售3亿元。

做亮科创。依托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海安高新区推进院士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力争2021年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助推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在产业优势强的领域斩获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力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2项以上。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共建成果产业化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成一批企业研究院、专业实验室建设层次,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平台。做强内核。加快科技创业载体,提升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的服务深度和广度,力争2021年引进高科技、高成长性项目20个,打造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的西南新城。做大规模。围绕功能新材料产业,密切关注产业前景和态势,加快龙头企业强力拉动,不断提升创新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力争每年开票销售增长超15%,到“十四五”末,海安高新区工业开票销售翻一番超2000亿,新材料产业规模占比达50%以上,百亿级企业达8家。做深内涵。实施“互联网+”工程,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等,争创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智能车间”建设,放大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引领效应,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提升车间自动化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