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要闻>> >>正文

中华慈善博物馆2020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0-12-26 17:07:37 来源: 南通网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秉持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2020年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慈博馆”)共成功征集藏品资料569件(套),涵盖牌匾、楹联、字板、碑刻、古籍等10余个门类。开馆4年来,馆内藏品和资料已累计突破4000件。而就在本月下旬,慈博馆也顺利通过评估和定级,成功晋升国家三级博物馆。

宋代“修崇仁平政桥诗记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奉旨旌表乐善好施”匾额。

记者 李彤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纸箱子见证携手抗疫

“我带你看的这件藏品,承载着温情和力量。”24日傍晚,在位于慈博馆二楼的纸质藏品库房里,伴着浓浓的樟木香,记者见到这件见证中日友谊的“宝贝”——一只曾装有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武汉抗疫物资的箱子。

据介绍,在得知中国发生疫情后,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迅速向湖北HSK考点学校捐赠了口罩等物资,且在外包装箱子上附上诗文“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慈博馆征集陈列部主任程伟说,前期他们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这句诗的出处得追溯到约1300年前日本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赠送我国的千件袈裟上所绣的一首偈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据《全唐诗》记载:“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说明赠送绣诗袈裟这一举动与促成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有着重要关系。

“一千年前,它引领鉴真不畏艰险东渡传法;一千年后,它促使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之间团结协作,携手抗疫。虽才寥寥八字,其收藏价值可见一斑。”程伟说。

征集人员得知消息后快速反应,通过网络查找湖北地区的HSK考点,逐一致电考点学校,表明征集意愿。由于年初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武汉乃至湖北省的学校教职人员都没有正常上班,许多考点学校在网上提供的固定电话亦无人接听。面对这一僵局,征集人员没有气馁,继续通过QQ、电子邮件等方式争取和考点学校的工作人员联系,并密切关注武汉疫情信息。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征集人员立即跟进,迅速与返回校园的武汉枫叶国际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找到了箱子并委托细心包装后邮寄至慈博馆。几经周折,终于将这件珍贵的抗击疫情见证物成功征集入馆。

打着手电筒找到宋代“修崇仁平政桥诗记碑”

慈善是一种行为和理念,相关藏品门类分散,不成体系,相关物化传承较少,有价值的藏品线索获取一直较难,这无疑给征集工作带来了挑战。

“有困难,那就迎难而上。”慈博馆馆长胡达坦言,考虑多重因素,慈博馆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走遍了全国10余个省市,一如江西庐陵文化与慈善相关的牌匾、楹联,山西三晋文化与慈善相关的石刻、拓片等,都是这些年寻回的珍品。

事实上,在征集藏品过程中也难免会碰到“瓶颈”。2019年11月,经江苏省文物局组织鉴定,慈博馆共有69件(套)藏品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然而,慈博馆征集的藏品主要集中于清代,部分为明代慈善相关藏品,年代尚不十分久远。如何在现状中寻求突破?今年10月,征集人员在获悉江西抚州一古玩卖家拥有不少古籍、碑刻等杂项类藏品后,连夜赶赴当地。

“考虑到馆藏需求,我们向对方介绍了慈善相关藏品的范畴。”胡达说,当征集人员告之捐款修桥、修路的碑刻也与慈善相关时,卖家将大家领至其存放藏品的地下室中。地下室没有电,一片漆黑,征集人员只好打着手电筒,逐一解读每块碑刻的内容。“忽然,一块靠在墙角的碑让我们眼前一亮。此碑上半部分是三首诗,由江西崇仁县县令孙懋所写,为赞颂当地罗彬一家捐修平政桥的善举。下半部分为捐修人罗彬记述修桥起因和经过。”据介绍,此碑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慈博馆开馆以来征集到的唯一一件宋代慈善相关藏品,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非常少见和珍贵。

克服疫情干扰征集到“奉旨旌表乐善好施”匾额

藏品征集,四处奔波是常有的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外出征集工作严重受阻,原本整年的征集工作压缩到只有半年时间去完成。面对这一形势,慈博馆不等不靠,努力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了解潜在的藏品信息。在市民政局机关纪委、规划财务处和鉴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全馆人员共同参与,扎实推进藏品征集工作。

6月初,征集人员通过微信了解到江西吉安一卖家有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奉旨旌表乐善好施”匾额,反映朝廷对民间善人善举的褒奖,品相完好、刻工精细、边饰华丽、信息丰富,极为少见。

就在4天后,征集人员周益和周灿克服疫情干扰,立即动身前往,详细了解该藏品的相关情况,并在当地古玩市场深入排查,掌握了不少有价值的藏品线索。由于当时疫情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征集人员周益在返回南通后,其正在读书的女儿按校方要求不得不在家接受隔离两周才返校。

7月中旬,由馆长胡达带队,藏品征集鉴定专家、市民政局工程项目负责人一行4人组成的藏品征集团队再赴江西吉安,与当地古玩店家现场洽谈,这一次,终于将包括该件藏品在内的一批慈善相关藏品征集入馆。

目前,这块长149厘米、宽80厘米的“奉旨旌表乐善好施”匾额,就存放在慈博馆的木质藏品库房内,颜色鲜亮,年代字样清晰可见。绵延数百年,当看到这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慈善藏品在南通“安家”,这一刻,记者对拯救慈善文物的慈博人心生敬意,是他们的一次次努力争取和不辞辛劳,让现在的我们乃至后人有机会与珍稀文物邂逅,并亲眼见证“宝贝们”跨越时空后的历久弥新和熠熠生辉。

记者 李彤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