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09:09:59 来源: 江海晚报
余东古镇
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因早期设灶煮盐而逐步发展成镇的余东,在明代建城并被称为“凤城”。虽然历经1300多年沧海桑田,但今日余东犹如一位卓尔不凡的女子,默默伫立在运盐河畔,不减当年风韵。
本报记者周朝晖
人称凤城福地
是南通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踏访余东古镇,一种厚重朴实的历史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空气中令人沉醉的氤氲桂香,无处不在。
她,是古代两淮盐场中唯一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她,是南通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悠久的历史,让余东不仅在典籍中闪耀,同时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余东,系江海冲积平原;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尉迟恭之后裔尉迟宝庆因受薛刚反唐之牵连,避难于此地并围垦筑寨,取其姓名首尾二字为“余庆”之名。此后,逐渐有移民定居,加上官府流放大量犯人到此垦殖,逐步形成沿海一村落。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余东建制余庆寨,与狼山、石港、蔡港、西寨同为通州兵防五要塞。
当地文化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余东因其地域滨江临海,历为兵防要塞。明洪武年间(公元1371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此建城,大兴土木。因余东城总体格局形似凤凰,故余东又名凤城。
一首当地人曾经耳熟能详的民谣,可以反映鼎盛时期余东城的全貌:“余东城,好风光,它有四城踞四方;城里城外各十庙,五山五坊三条港;四河七桥四池塘,还有青墩双井庄;亭台楼阁堂会院,凤城福地美名扬。”
余东古镇
传说皆成佳话
凤凰栖息、姐妹井的故事令人回味
徜徉在余东古镇十里老街,走着走着,驿动的心慢慢静下来。斜阳慵懒地洒落在高高低低的青石板上,一种岁月静好味道让你沉醉......
“有关余东老镇的传说实在太多。十个手指头掰过来、掰过去,也数不过来。“今年82岁的古镇原住民陈仁和,坐在自家庭院内一张“嘎吱嘎吱”作响的藤椅上,手捧茉莉花茶,娓娓道来:“凤城的来历你懂吗?很久以前,余东本是荒凉之地;天宫玉皇大帝身边的凤凰,难耐寂寞偷偷飞出南天门来到此处。凤凰一展翅、一亮嗓,荒滩野地陡然变成一片良田。可玉帝很快发现凤凰擅离天宫并命巨灵神捉拿,凤凰拒绝回宫并和巨灵神大战,最后精疲力竭倒地而亡化成一座城池,这就是今天的余东,此地也被人们叫做凤城。”
当地一对“姐妹井”的传说,更令人浮想联翩:古时有一对姐妹俩同时下嫁到余东城内,两家同时打了一口井,大小式样完全一致,故称“姐妹井”。经历数百年沧桑,两口井仍水量充沛,水质甘冽醇美,更奇特的是天旱不干、暴雨不涝,据传用井水沏茶爽口宜人,用此水洗脸颜容不衰,还能消灾增寿。“住在井附近的江氏老太,靠喝这口井水活到100多岁呢!”当地居民陈梅芳指着面前的“姐妹井”说:“你说神奇不神奇?”
余东古镇
演绎新的篇章
优势产业集聚,建筑铁军征战全国
民谚有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余东之宝,在于她用千余年时光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漫步在余东古镇悠悠古巷,时间仿佛在这里戞然而止。不说那青砖黛瓦,不说那门厅雕饰,也不说那处处可见的明清遗风......不必刻意寻寻觅觅,脚步流连之处,可触可摸的俨然就是一座曾有过百代繁华的历史博物馆。
千年余东,才人辈出。一位又一位传奇人物中,不能不提明代海门才子崔桐。他从老镇幽幽小巷走出,进京赶考中得探花,位居高官;但官场无情,沉浮中他屡遭贬谪,心中唯有对故乡余东的乡愁依旧......当年,他站在今天依然矗立的法光寺内,可曾感慨人生如梦?
进入新千年,余东历史传奇演绎新篇章:她在南通地区率先跻身江苏省著名乡镇。余东所产的国际象棋、环保电池、球类产品畅销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余东铜管厂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空调、冰箱贮液器生产基地。此外,余东的建筑业成绩斐然,拥有3000多人的建筑铁军征战全国各地,承建过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青海省青藏高原博物馆等知名建筑。
余东,江海大地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梦。
走在古镇上,再纷乱的心也会沉静下来,在悠悠古巷中感受岁月静好的味道。
记者周朝晖
余东古镇
余东古镇
余东古镇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