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墩头40年专注化纤“一根丝” 产业链上各家都能找到市场空间

2016-04-17 15:31:52 来源: 江海晚报网

4月15日,海安墩头镇鸿顺合纤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扩建的9000平方米厂房完成封顶,开始进入后期施工。这意味着该公司年初试车成功的全国首条锦纶母丝FDY生产线,不久将进入批量生产。

“尽管这两年化纤行业处于‘寒冬期’,但墩头化纤产业经过40年的积累,已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全镇110多家化纤企业依靠技改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发展,都能在产业链上找到各自的市场空间。”墩头镇党委书记严长军告诉记者,“去年全镇化纤企业完成开票销售 27.5亿元,占全镇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总量的75%。今年一季度,也保持着5%的增速。”

上世纪70年代,这里创办了南通首家化纤厂——海安县化纤总厂。此后,随着民间资金的不断注入,墩头化纤工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目前已形成切片、纺丝、加弹、经编、纺织服装一条龙产业链;拥有高速纺近400位,常规纺230位左右,加弹、包覆纱、加捻、拼线设备400多台套,年加工锦纶长丝1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行业6%;产品也从当初的单一品种拓展为包括锦纶单丝、复丝、锦纶DTY、锦纶POY、锦涤复合FDY等在内的上百个品种。

40年专注做强“一根丝”,墩头注重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拉长增粗产业链,用新技术、新产品抢占行业高地。仅2013年以来,全镇锦纶行业每年的技改投入都在1亿元左右。中山合纤公司每年技改投入都超过2000万元,开发的“云母冰凉纤维丝”进入军用领域。华洋尼龙有限公司经过28年的持续投入,成为国内第二大尼龙“66”切片生产企业。鸿顺合纤公司在新上4条欧根纱生产线的基础上,去年投资3000万元新上锦涤复合FDY生产线,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欧根纱原料完全依赖外购的状况。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墩头化纤企业的共识,全镇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都分别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功能型环保生态锦纶竹炭纤维”“云母冰凉纤维纱”“锗合金长丝”等功能性纤维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中山合纤与京山锦纶两家企业还牵头制订了“锦纶6进口原料单耗”国家标准。

墩头化纤企业在多年创新发展中形成了合作互补的伙伴关系。该镇利用化纤商会这一平台,指导企业走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有的专做复合丝,有的专做锦纶母丝,有的专做欧根纱,有的专做包覆纱,每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避免了企业之间的同质竞争。该镇还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引导企业强强联手闯市场。2013年,中山合纤公司与海安高新区的文凤化纤公司共同创办总投资12.7亿元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锦纶6切片,目前已形成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

墩头通过锦纶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镇外资金助力化纤产业发展。目前,苏中纺织、鸿顺化纤、四季安琦等一批本土企业的扩建项目已经入驻,山东翔宇、浙江永达、华博经编等一批省外企业先后落户。园区内现有锦纶母丝纺丝位50位,产能居全省前3位;涤锦复合丝、欧根纱等功能性纤维产能居全国前5位;导电面料年产量居全国前10强。

记者毛雨森 通讯员周强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