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燕山深处,南通铁军威名镌刻嫦娥探月工程

2016-09-26 16:35:10 来源: 江海晚报网

南通铁军承建的2.16米望远镜观测室。陈颖为

27年后,“苏F”车牌再现铁军建功地

说起往事保安师傅频竖大拇指

莽莽苍苍的燕山山脉之中,河北承德兴隆海拔980米的连营寨山巍巍山巅之上。27年后,挂着“苏F”车牌的奔驰越野车,首次出现在今天仍然神秘的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平时各科研单位来的人和车不少。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自从南通建筑施工队承建的北京天文台‘216工程’竣工后,再也没有‘苏F’开头的车辆在这里按进出手续登记过。因为,我一直在这里当保安。”今年58岁的保安师傅高峰军面对我们显得十分激动。

高峰军师傅一边为我们按规定办理严格的出入手续,一边兴奋地和我们侃起了大山:“当年,南通建筑施工队的一些兄弟还和我交了朋友,教我说南通话。像‘蛮来斯的’、‘摸蛆子’什么的,意思我已不大懂了,但这几句话我还是会说的……”

热情好客的高峰军师傅一席话,把我们一行人说得心里暖呼呼的。这个家常,拉得有意思!

高峰军师傅朝我们竖起大拇指赞道:“南通建筑工人在我们这儿名气很大,也和山里村民们熟得很!当年,他们就地在山民家中买米买油,还采购核桃、大枣、板栗以及新鲜水果等山货,不仅和我,还和当地很多人都处成了朋友,还帮一些村民砌墙修屋,这段友谊大家没忘掉!”

陈颖为教授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记者沈樑

说往事,资深学者盛赞南通铁军优质工程

历经时间检验仍然葆一流水准

“作为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值班负责人,我十分欢迎从南通建筑铁军故乡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样的采访活动,非常有意义!作为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我和我的同事们十分感谢南通建筑施工人员为中国天文事业作出的贡献!”24日下午,盛情接待南通铁军探访之旅新闻行动采访组的中科院研究员、资深学者陈颖为教授,热情地陪伴着我们在观测站里里外外进行了参观。

“观测站内安放的2.16米口径光学望远镜,当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现在,仍然稳踞着远东地区‘老三’的地位。”陈颖为教授指着眼前气势不凡的建筑说,“施工方安全地将重达100多吨的2.16米望远镜,成功架设到望远镜室的南、北两座混凝土墩基上,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那么,因天文望远镜2.16米的口径而被命名为“216工程”的国家重大天文项目,是怎么结缘苏中建设集团这支雄师劲旅的呢?

这一“明星工程”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苏中建设集团高级工程师鲁伟,揭开了这一谜底。

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鲁伟率苏中建设建筑大军进军上海,在沪上建筑市场很快打响名气。站稳脚跟、展示实力后,鲁伟被推荐负责上海天文台“156工程”。经过一番艰苦拼搏,上海天文台“156工程”以一流的品质顺利竣工。

鲁伟和南通建筑铁军不凡的业绩,又让他们顺理成章地接下了“216工程”。

27年后,陈颖为教授和他的科学家同事们如是评价该建筑:“经历风风雨雨,建筑内外无一处出现渗漏、开裂,屏蔽体功能良好,没有经受过一次雷击,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优质工程!对这一优良建筑,中科院还开过多次总结会,要求此后的相关工程都要以这一工程为质量标准的参照物……”

2.16米望远镜观测室内景。记者沈樑

破难题,领军人物苦思“隔震”化解之道

工程竣工超过设 计标准和要求

“一支建筑施工队伍创造的作品,能在27年后仍然让人赞不绝口,这不能不说是这支队伍的无上光荣。”作为一名研究天文的科学家,陈颖为教授对此极为感慨。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上山采访的途中,面对位于海拔980米的山巅,一路九曲十八弯在山道中盘旋、感叹路难行、行路难的我们,一直在想,当年,那些沉重的望远镜核心部件,南通建筑铁军到底是怎么弄上去的呢?

鲁伟揭秘说,没有诀窍,就是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地苦干。

施工中最具挑战性的,是解决“隔震”难题。什么是“隔震”?这是天文观测对建筑物提出的特殊要求。设计要求望远镜墩基与楼层各个部分必须绝对分离。也就是说,从结构看,望远镜室必须是一个彻底的空中楼阁,否则,在观测时,基座的任何一点点微小的震动,都会使观测结果因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

鲁伟他们绞尽脑汁,终于发明了独特的“护墙逆砌”工艺,成功破解这一难题。经国家地震局使用先进仪器检测,当人在望远镜室的核心部位圆顶走动时,振动频率为7到8赫兹,振幅小于0.15秒,居然超过了设计要求标准和要求!

铭牌上记载着属于南通铁军的荣光。记者沈樑

忆传奇,吃尽千辛万苦铁军深山中铸英名

岁月老去铁军精神仍薪火传承

鲜为人知的是,27年来,这一寄托了中国几代天文学家探索太空奥秘的梦想的国家“七五”重点特殊科研建设项目,自从南通铁军建成投入使用的那一天起,就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大科研使命。

“在此后中国的‘嫦娥奔月’征服太空的伟大旅途中,这座雄伟的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成功进行望远镜联网。它的观测口径相当于各望远镜之间的地理跨度,这把望远镜的观测精度提高数个数量级。”一位天文专家说,“没有设施一流的观测站,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南通建筑铁军功不可没。”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付出。鲁伟回忆:“那时,一到连营寨山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大量物资和设备怎么上得去?山顶的施工地600平方米,建筑物要占去60%,建筑物的边缘4米处便是悬崖。也就是说,土建施工的必要设备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难啊。”

更糟糕的是,山上气候条件多变,夏天太阳灼人,冬天不仅寒气逼人还经常刮7级以上大风。生活上,后勤人员每天都要买米下锅。至于蔬菜供应在山区就更加困难,一周能吃上一盘新鲜蔬菜,就让建筑工人们心满意足了。

环境条件再艰苦,南通铁军都没畏惧胆怯。在他们看来,为中国天文事业争一口气,何其光荣!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今天,这种不怕苦、敢吃苦、不言苦的南通铁军精神,仍然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海内外建筑施工项目,薪火相传,成为南通铁军一往无前、再铸辉煌的独门绝技!

记者周朝晖 沈樑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