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金戈铁马,“常战将军”赤胆忠心守边疆

2017-08-09 14:34:04 来源: 江海晚报网

朱汉宾少将在基层部队视察。

“我在当兵的第一年就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40多年间一共参加了4次战争,小战事不停。常年戍守西南边陲,可以说‘战斗不息’……”朱汉宾少将对此充满自豪,“当通讯兵期间,我有3次差一丁点儿就光荣牺牲了……”

四次参战,

三次擦肩死神

40多年的戎马生涯,长期的高原险恶环境,给江海大地走出去的高大汉子朱汉宾少将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长期缺氧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加上经常性的风餐露宿,如今还不到70岁的将军差点就靠轮椅行走。但军人毕竟是军人,在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昆明采访朱汉宾,看到他虽然饱受病魔折磨,但依然精神饱满、铁骨铮铮。将军满脸灿烂,伸出刚劲有力的双手:“欢迎来自家乡的记者同志!”

1965年9月,年仅17岁的朱汉宾,走出了老家海门包场,成为福州军区高炮某师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没有想到刚到部队还不满一年,我们就奉命抗美援越……”朱汉宾说起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到了越南,我们才真正知道了战争的残酷!”朱汉宾说,当时他和战友们来到了越南安沛,每天遇到的都是美军飞机的轰炸,山头被炸平了,建筑被炸塌了,就连医院、学校都难以幸免,到处是成为雨塘的弹坑。他和两名战友是“运动通讯兵”,平时在团指挥所待命,一旦通讯线路被炸断,他就骑着摩托车在团指挥所和营指挥所之间传达命令、沟通信息,还不时要带上担架帮助抢救伤员。

“当通讯兵期间,我有3次差一丁点儿就光荣牺牲了……”朱汉宾轻描淡写地说着,我们的心却“咯噔”悬了起来。

“还记得那天是1966年12月5日,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到越南还没一个月的我,和江西籍战友徐银金抬着担架去抢救伤员。我俩在丛林里奔走,到处是弹坑,杂草比人还高,不时有‘四脚蛇’出没。突然,我脚下踩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敌机投下的子母弹!不好!我一阵紧张,但还是镇定下来,按照平时训练的要领——猛然跳开,卧倒——结果幸亏是颗哑弹,虚惊一场!”讲到这里,朱汉宾大笑起来。

“第二次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要不是细心的越南火车司机,我早就作古他乡了!”一次晚上,朱汉宾单独执行任务,因为怕被敌机发现,不敢使用灯光。在黑魆魆的公路和铁路交叉处,朱汉宾骑着摩托车撞上了一列行驶中的小火车,摩托车挂到火车头上,朱汉宾被拖行了200多米,裤子烂了,两条腿都受伤,人昏死过去。“幸亏火车司机发现了异常情况,及时停车来救我,使我幸免于难。”

“战争就是和死神相伴相搏!”朱汉宾感慨道,“要不是从小在老家下河洗澡学会游泳,我早就成了越南的淹死鬼了……”1967年1月上旬的一个晚上,班长派朱汉宾单独去执行任务。红河水是浑浊的,黑暗中,与架设的浮桥颜色没有两样。朱汉宾驾驶摩托车行驶在浮桥上,分不清哪里是河水,哪里是浮桥,连人带车一下冲进了河里。11月的红河水湍急又透心凉,朱汉宾奋力寻找着河岸……由于从小会游泳,虽然水流有点急,朱汉宾还是在黑暗中游到了岸边,第三次躲过了“死神”。

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朱汉宾却是一位“常战将军”。“我在当兵的第一年就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40多年间一共参加了4次战争,小战事不停。常年戍守西南边陲,可以说‘战斗不息’……”

1968年1月,刚从抗美援越战场回国的朱汉宾,又和战友一起参加中老边境的战争;

1979年,时任团政治部主任的朱汉宾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4年,朱汉宾时任团政委,参加了对越作战扣林山战役。

“我和战友们虽然经常参战,在和平年代一直处于‘不和平’状态,但却带给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稳定,我感到无比欣慰!”朱汉宾对此充满自豪。

三位“慈父”,

一路引导护航

“没有打游击出生的老革命父亲,我走不到今天!同样,没有我父亲的战友——我岳父,我也走不到现在!没有视我如同儿子的老团政委,我根本就没有今天!”如今,朱汉宾回忆起从军42年的漫漫征程,念念不忘的还是最重要的指路明灯——3位“慈父”。

“我父亲朱云梯和三伯父朱云光在抗战期间就在家乡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期间更是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孩提时代,朱汉宾常听父亲讲抓汉奸、杀敌人的故事,萌生了长大后要当一名军人的愿望。梦想成真,当他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担任南通专区轻工业局副局长的父亲把他从老家叫到南通城,父子俩躺在床上谈了一夜。“父亲对我说,儿子啊,你不要忘记自己出生于革命家庭,到了部队要努力进步,为家庭、为家乡争光!”沉浸于深深的回忆,朱汉宾眼噙泪花。

初到部队时,朱汉宾有些迷茫,非常想家。第7天,父亲就给他来信,开导、教育他。“父亲总能从我的信件里看出端倪,像及时雨一样为我指点迷津……就说1966年抗美援越吧,由于参战时是秘密的,不可向任何人透露。但担任过区游击队长的细心父亲,从我寄回的穿着越南军服的照片发现了情况,来信鼓励、鞭策的同时,也教我如何克敌制胜,使我能够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受父亲的教诲,朱汉宾在战场上写好了遗书,英勇杀敌,成为战友学习的榜样。

入伍的第4年,朱汉宾被提拔为军官,朱云梯对他仍然循循善诱:“你是我的儿子,革命的后代,不能忘本,要做好人,干好事!……”

朱汉宾每次回家探亲,第一个晚上总是和父亲睡在一起,父子俩一谈就是一夜。白天,朱云梯还带着朱汉宾到农家、进工厂,了解情况,向人民群众学习。“一位严父,一名慈父!”如今的朱汉宾这样评价父亲。

“我运气好,遇到的岳父也是一名慈父!”朱汉宾告诉我们,同为海门人的岳父濮九能18岁就任共产党海洪乡乡长,建国初就到南通城里工作,曾任市委工业部部长、轻工业局局长等职。“岳父和父亲相熟,一次两人偶然谈起了子女,父亲夸我这个儿子如何如何好,岳父赞他家姑娘怎样怎样俊……一来二去,二老成为我们夫妻的月老。”

朱汉宾和夫人濮素萍1973年结婚,虽然婚后20年里夫妻分居两地,但岳父一直将朱汉宾当儿子一样看待,一样严格要求。“只要回家探亲,岳父就给我上‘政治课’,还经常叮嘱我的妻子,不要拖我的后腿,让我安心在部队服役。我两个儿子的出生、成长,岳父和岳母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让我有一点分心。” 1993年,朱汉宾因长期驻守高原,身体出现不适,老人家又动员濮素萍随军照顾朱汉宾,并教导女儿说:“做军人的妻子,就要牺牲付出。”

“部队‘慈父’为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呕心沥血!”朱汉宾口中的“部队慈父”,就是他入伍时的团政委王孟奇,一位和朱汉宾父亲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抗日老革命。朱汉宾入伍时,这位老军人看了他的档案后,就对这名新兵的成长格外关心,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严格要求。

由于家里姊妹多、负担重,朱汉宾刚到部队时又瘦又小,跟新兵标准相比,身高差1厘米、体重差1千克,连长就省下自己吃的肉让朱汉宾吃……在部队,朱汉宾先后上过解放军政治学院、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4所大学,成为集团军政委,最终获授少将军衔。“我们一道入伍的近400人,今天还能穿着军装的只有我一人了!”

每每回忆起这些,朱汉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没有辜负‘部队慈父’的期望和培养,希望他在九泉之下安息!”

一腔情义,

九世回报故乡

“做个有情有义的人!”气宇轩昂的朱汉宾,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但对待战友、亲人、乡亲却满腔热忱。云南自然灾害较多,尤其是大地震。为了第二故乡,朱汉宾多次率部驰援,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他和他的部队也尽力予以帮扶,捐款建造学校,献智扶贫脱困,深受当地群众爱戴。

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县发生7.6级大地震。朱汉宾所在的高炮旅驻地思茅距震中120公里,是进入灾区抢险救灾的第一支部队。全体官兵奋战一个多月,从瓦砾中抢救幸存者,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央军委给高炮旅记集体一等功,政委朱汉宾和旅长还被全军通令嘉奖。

“我常年在外,亏欠家乡父老。”朱汉宾有些自责地说,他的每一点进步,如果没有家庭的鼎力支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离开家乡人民的支持,他也不可能走得这么远。他说,南通市、海门市、老家包场以及妻子原单位轻工业公司、烟草公司的领导,长期以来对他的家庭照顾周到。南通市的领导去昆明,也常带去家乡人民的问候。“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

“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位军营硬汉,对家乡心藏万般柔情。几年前,部队招纳了300多名海安兵,朱汉宾认为整体素质较好,特别留意他们的进步……

“一生一世远远不够,我愿意用我九生九世来报答故乡情、家乡人!”如今,白首丹心的朱汉宾表示,“我是南通人民的儿子,永远属于南通人民!”

记者 吴银华 郭小平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