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农门将才,苦难岁月铸就国家情怀

2017-08-09 15:20:52 来源: 江海晚报网

1997年8月,时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张志鹏视察帕米尔高原红其拉甫哨所时与友好邻邦巴基斯坦哨兵合影。

有一张照片,记者珍藏了20年。那是1997年8月,记者参加“江海骄子·南通籍将军风采录”报道时,与时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张志鹏的合影。照片中,张政委一身戎装、和蔼可亲。20年后,当记者再次采访张政委时,他已退休定居渤海之滨天津17年,满头银发,但依然精神矍铄。时光,从来都是花白了双鬓,却模糊不了乡音,动摇不了那份根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苦难童年时光

在贫病和战乱中度过

北上天津,我们一行在张志鹏将军的短信“导航”下,见了面。前不久,当得知20年前曾经采访过自己的“小老乡”要再度来访,将军很激动,几度电话询问我们的行程。“天津站下车后从北二口出进地铁站,乘地铁二号线往空港方向,翠阜新村站下,过天桥到海富新都……”这位78岁的老将军得知我们到达的日期后,事先就帮我们踩了点,规划了最佳路线。一路短信叮嘱,就像在关照一位远行的孩子。就这样,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我们没有走一步冤枉路,就顺利来到了与将军约定的地点。

张志鹏带给我们的“见面礼”,是一本21万字的自传——《路》。2000年,从新疆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休后,张志鹏就回到了爱人和子女所生活的城市天津。近两年来,他每天利用早晚各一小时的时间,将这些年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成功之路”认真记录下来,“当然,也有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实事求是地记载嘛。”尽管退休多年,但张志鹏的部队作风不改,思路清晰严谨,“只打印了两本,上告慰于列祖列宗,下传子女,让他们把我的家国情怀传递下去。”

1994年时任集团军政委,深入连队检查工作。

“你是姓‘王’还是‘黄’?我们启海一带可是‘黄’‘王’不分的。”这是20年前那次采访时将军问记者的话,时隔20年,老将军对这个细节记忆犹新。聊起家乡启东,张志鹏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我的童年,是在家庭的贫病交加中度过的,更是在国家战乱的枪炮声和刀光血影中度过的。”采访中,他多次提及,自己血液里流淌的家国情怀,正是源于苦难中的童年时光。

1940年11月,张志鹏出生于启东市东昌镇昌西村(现为合作镇竖海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维持生计,在寒冬腊月,父亲泡在刺骨的水里捕捞水产品,导致手足严重冻伤,不得不将多个脚趾和手指锯掉,造成终身残疾。那一年,张志鹏才4岁。家庭的变故让他迅速成长起来。作为家中长子,他不得不经常下河捞鱼摸虾挖河蚌,只为让全家人能填饱肚子。

1941年3月,日伪军占领了启东市汇龙镇;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还乡团又来了!界河北是新四军根据地,界河南岸就靠近敌占区。在张志鹏的记忆中,自己家的三间茅草屋,就在界河南岸的边上。因此,他家所在地也就成为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的核心地带,“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家家户户都养狗,一听狗叫就警觉起来。”直到1949年启东解放,老百姓的日子才好过起来。当年因为战乱,孩子们都不上学。但张志鹏的父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学文化,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买回了石板石笔,兄弟姐妹们就在上面写字,随时可以擦掉,然后再写。这块石板,他家用了很多年。

1955年夏天,张志鹏以全班最优秀的成绩从高小毕业,但考虑到家中的情况,他选择放弃考中学。14岁那年,上海有一家工厂去启东招工,张志鹏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工人,挑起了养活全家六口人的重任。

入伍第二年与护卫舰战友留影(后排右二)。

每次选择关口,

国家利益总高于一切

18岁那年,张志鹏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留在工厂,还是报名参军?当时,他在企业干得红红火火,老家的新房刚盖起来,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弟妹都需要照顾。一夜辗转,他决定报名参军。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放弃局部利益,要以国家和党的利益为重。”很多次,在和我们谈及人生选择时,张志鹏总会说起这句话。1959年3月,张志鹏应征入伍,担负起安邦守土的重任。他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当年就成为海军某护卫舰上一名优秀的电航兵。因在海上执行任务中表现突出,张志鹏荣立戎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并升任班长,入了党。1961年春,他作为舰上的“独苗苗”,被选送到海军武昌海校学习深造,作为航海长预提苗子来培养。

当时,全国正在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周边政治环境非常险恶。陆军部队严重缺编,需要大量兵员补充,要求全校学员顾全大局,踊跃报名去前线陆军部队。1962年,为了迎击境外反动势力的挑战,张志鹏放弃了留校提干的机会,带头报名响应召唤,来到战云密布的东南沿海前线,并由海军转入陆军。

纵观张志鹏的军旅生涯,我们发现,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他换了7个岗位,从被任命为排长到集团军党委秘书,算下来平均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一次。他凭着寒门弟子的韧劲,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作出了特殊的成绩。从海军刚转入陆军时,从小爱动脑筋的他就搞了一个小发明创造,其经验和做法在该部队推广。

“心里装着党和国家,不是一句口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1969年,张志鹏已经是团的组织股长。这年3月,发生了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为了防御外敌大举入侵,他随大部队从华东开赴华北前线。对于和平年代的军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近似实战的考验。其间,张志鹏调任军党委秘书,后又升任组织处长。

1979年10月,张志鹏受命到正在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某团当政委,负责军农场的生产任务。他到任后了解到,这个团这一年没能完成上级确定的亩产750斤的指标任务。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张志鹏决定学习安徽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经验,以连为单位搞连产承包制,超产部分奖励三分之一,全军独创,仅此一家。这大大激发了广大官兵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张志鹏的带领下,万亩水稻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他就是这样顶着压力迎难而上。收获的季节,让张志鹏挺直了腰板。“实施新规后每亩增产至880斤,这将近1万亩的稻子,共超产108万斤,分到连队36万余斤呐。”每一笔账,都清晰地刻在张志鹏的脑海里。后来,为了解决留队干部家属就业问题,他在团里办起了家属工厂,筹备期间,跑前跑后,办齐各种手续,一个星期就将小工厂开了起来,家属们有了工作,战士们也士气高涨,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因为屯粮有功,张志鹏升任师副政委。

从士兵到将军,

不靠关系,靠的是本事和工作能力

1984年,张志鹏已经是师政委了。为了实现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他被选送到总政长沙军政干校学习深造,按要求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初中补习,8个月内完成高中学业。这对于一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但张志鹏凭借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永不服输的性格,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考试,成为全班年纪最大、职务最高、基础最差、成绩最好的毕业生,并顺利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通过3年专业学习,成为一名知识型的领导干部。

在担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时,某高炮团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普法先进单位”,为了更好地推广先进经验,张志鹏率工作组进驻部队,进行总结调研。“法律条文枯燥不易记,通过典型来诠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工作组共收集了37个普法先进典型,反映高炮团的普法经验以及反映干部战士学法用法的故事选编《法在军人心中》形成初稿。后来,这份8万余字的材料,在全军召开的现场会上,被作为“二五”普法的典型材料,向全军推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重量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在全军乃至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高级领导岗位上,张志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先后树立了全军全国性的典型一个、大军区范围内宣传推广的典型四个,有力地推动了部队政治思想建设。事实上,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无论是基层部队还是军以上机关,张志鹏将军几乎都有口皆碑。他清晰的思路、过人的胆识、敢想敢说敢为的作风和抓部队的实绩,都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6年7月,张志鹏只身赴疆,就任新疆军区副政委。一个长期在内地工作的人突然来到西北边陲,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张志鹏努力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应,登高原,下基层,穿沙海,走边防,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见解,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评价,为国防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从士兵到将军,不靠关系,靠的是本事和工作能力,靠的是群众基础。”这位一身正气的老将军,总结他的军旅生涯,掷地有声地抛出这句话。特别是在主管岗位上,团政委、师政委、集团军政委,一个个都重权在握,他却毫不谋私。“平时看起来很和蔼,但在关键问题上我是很厉害的。” 在他的为官原则里,有一条铁打的纪律:不用一个关系干部,想要提升,必须用工作行动和实际成绩来汇报。

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强势个性,让他赢得全军的爱戴,也同样赢得了家族威望。受到张志鹏的影响,家里不少人都参了军,报效祖国。“老爷子是我们全家最为敬重的人。”张志鹏的外甥女盛敏慧说,受老人影响,她今年高中毕业的儿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军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乡愁未减。“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早已变了模样。”前年春天,张志鹏在杭州疗养完途经苏州时,特意拐到启东老家看了看,圆陀角风景区转了转,崇启大桥走了走,“穿过过江隧道,很快就到上海了。”如今,天津和南通也有了直飞航班,当年的天堑早已变为通途。老将军说,他正打算着这几年再回家看看,记忆中,汽车驶过油菜花田,芳香扑鼻。记者与他相约,再回来,为他当向导!

记者 王虹蔚 彭军君 龚丹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