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天波浩渺,雷达兵少将演绎天眼风云

2017-08-09 15:47:54 来源: 江海晚报网

    今年4月22日,根据《天波浩渺》改编而成的大型军事传奇电影《天眼风云》在上海开机。影片由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潘冬子”的祝新运领衔主演,八一厂一级导演杨虎担纲执导。图为郭锡林受邀出席影片开机仪式。

“八一”前后,如皋籍空军少将郭锡林显得比平时更加忙碌。一件让他魂牵梦绕半个世纪的夙愿,终于在建军90周年之际如愿以偿了。把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雷达兵的故事”讲述出来,还搬上了银幕,老将军刚毅英俊的脸上,笑容无比灿烂。

听说家乡的记者要来采访,郭将军爽快应约。20年前,他在担任空军雷达学院院长期间,我们曾去武汉专程采访过他,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虽然多年没有谋面,当我们在北京江苏大厦见面时,还是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了。

手捧着将军签赠的长篇小说《天波浩渺》,我们悄然走进了新中国雷达兵65年的成长征途。

郭锡林(笔名金木)所著长篇小说《天波浩渺》。

天波之战,

一场残酷而激烈的真实战争

“天波”之战,究其本质,是以雷达为代表的电磁之战。它本身虽无硝烟,但却格外残酷,格外激烈,是一场真实的战斗。

“我是一名老雷达兵,《天波浩渺》写的是雷达兵的故事。”郭锡林说,“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兵的历史上找到真实原型。”

1949年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上海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瞅准上海缺乏防空力量的弱势,直接派出轰炸机空袭上海要害部位。仅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间,蒋介石空军对上海实施空袭20余次,投下炸弹360余枚,摧毁房屋2300余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正常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加强防空力量建设,尤其是对空情报能力建设,成为新生人民政权迫在眉睫的任务。解放军一个新型技术兵种——雷达兵,就在此背景下就势而生。

郭锡林将军与南通籍雷达专家保铮院士交谈。

郭锡林说,雷达兵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雷达兵的责任是警卫国家领空,随时发现和通报任何可能对领空构成威胁的空中情报,并引导有关作战部队去消灭空中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雷达兵是祖国的“千里眼”,是国家空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郭锡林的老家如皋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十四军的摇篮。1964年,郭锡林在如皋中学毕业后,考取通信兵工程学院雷达系,从此和“天眼”结下了不解之缘。

郭锡林记得,上中学时,他每周都要从家中步行几十公里到如皋中学,这段经历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后来的艰苦征程打下了思想和体能的基础。大学毕业分配到雷达部队后,他总能够比一些城市兵更能吃苦。加上他从小养成的谦逊好学的习惯,一有时间,就刻苦学习,钻研新技术,所以,在同龄人中,他很快脱颖而出,走上了越来越重要的领导岗位。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郭锡林与航天员在一起。

天波浩渺,

比拼的是技术,更是人才

在《天波浩渺》中,有一所重要的学校——江城空院。小说的第二代主人公“倪大虎”,历任雷达排长、连长、站长、团长、旅长,在其军旅生涯中的重要一站,就是“江城空院”副院长。

一口气读完《天波浩渺》后,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倪大虎”的身上依稀有着现实生活中郭锡林将军的影子:对部队的热爱,对尖端科技的执着,对人才的渴望,对一切困难与敌人的藐视……就连“江城空院”的所在地,也让我们不禁想到了郭锡林将军曾经任职的那一座位于长江中游的美丽江城——武汉。

在小说中,“倪大虎”是不是与作者本人相似度最高的人物?当我们当面求证时,郭锡林将军哈哈大笑:真实的背景、合成的情节、虚构的人物!15个字的标准答案,干净利落!老雷达兵那一股“除了精准还是精准”追求永无止境。

1997年,在九省通衢武汉,当我们江海骄子采访团队首次专访郭锡林将军时,他正担任空军雷达学院院长。

空军雷达学院是脱胎于红军大学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军事院校,堪称培养雷达部队专业技术和军事指挥人才的“摇篮”。当年,全军雷达部队80%的团以上干部、95%营以下干部都出自这所学校。特别令郭锡林将军自豪的是,闻名全军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和“红色前哨雷达站”“钢铁雷达连”“精神文明模范连”的主要骨干,都是出自于这所“江城空院”。

1994年,郭锡林由空军总部调任空军雷达学院,成为这座新中国雷达兵最高学府的领军人物。在院里,郭锡林对人才的渴求有口皆碑。为了吸引人才,他曾在一本中学生课外读物上撰文,勉励有志青年报考军事院校;学校里挑大梁的教学与科研骨干,有不少是他四处请来的;他甚至从家乡南通挖到了一位“赋闲”的电子工程师,使其成为学院的尖端人才。

小说中,“江城空院”有一位叫张龙的年轻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提出了雷达信号处理的新理论,发明了新型智能雷达,破解了西方顶尖国防研究所网上悬赏的难题。

在现实中的雷达学院,我们听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共和国将军“四顾茅庐”的故事:为了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名年轻的博士到校工作,郭锡林院长四次赴京,锲而不舍,以他的真诚感动对方,使之成为全军最年轻的教授。

整整20年后,当我们再度提及此事时,郭锡林意味深长地说:人才难得啊!郭锡林同时还透露,当年的这位年轻教授已经成长为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1990年郭锡林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雷达站——西藏甘巴拉雷达站(海拔5374米)检查工作。

天眼风云,

让更多观众走近雷达兵

2004年,郭锡林将军从空军参谋长助理岗位上卸任。

退休以后,空闲的时间多了。因为此前他在空军雷达学院当过9年院长,具有丰富的学院管理经验,找他发挥余热的单位不少,就连家乡如皋的素质教育基地也请他去做顾问。郭将军都婉言谢绝了。不少同期卸任的战友忙着写回忆录,好多人劝将军也为自己写一本传记。郭将军谦虚地说,我又不是战争年代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将军,也没有多少沙场点兵的精彩故事,自传写出来,除了我的儿孙会翻翻,不会有其他人看的。

老战友们关于出书的提议启发了将军。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郭锡林最熟悉的是雷达兵,而在我军各个兵种中,雷达兵体裁在文学作品中鲜有出现,战友们聚会时,总觉得雷达兵的兵种文化建设有所缺憾。看到炊事班的军营故事搬上了小品舞台,郭将军觉得自己可以试写一下雷达兵的故事。因为他太熟知雷达兵的喜怒哀乐,深知这一特殊兵种驻守在祖国的高山、荒漠、海岛等艰苦地区,他们用无形的天网保障国防的安全,忠诚于祖国和人民,而自己的燥湿寒温荣与悴,都放在一边了。

尽管对雷达兵及战友们的故事太熟悉了,郭锡林还是深入部队体验生活,翻阅军史,深入了解雷达兵的前世今生。在写作过程中,他虚心请教文学界的朋友,努力用文学作品塑造雷达兵的兵魂。他构思创作的小说《天波浩渺》,以雷达兵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关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将我军雷达兵60多年的风雨历程浓缩到一个高山雷达站3代人的故事中,生动再现了中国雷达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郭锡林说,只因始终怀揣着雷达兵的情怀,感受着雷达兵的精神,加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萦绕纠缠,不写出来、不传出去,难以心安,难推其责。几十年的故事,加上几十年的情感,自然如美酒一般,越酿越醇,越陈越香。于是,历时5年,精心打磨,终于完成了这篇独具魅力的军旅题材长篇小说《天波浩渺》。

让将军十分欣慰和自豪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30万字的小说已正式出版发行了。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与北京云都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把他的作品搬上银幕。今年4月22日,根据郭锡林所著长篇小说《天波浩渺》改编而成的大型军事传奇电影《天眼风云》在上海开机。曾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潘冬子”的八一演员剧团团长祝新运领衔主演,八一厂一级导演杨虎担纲执导。在空军电视创作中心的关心下,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也在紧锣密鼓地筹拍之中。

对于小说改编为影视,郭锡林认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愿望,是所有雷达兵的共同心愿。他希望拍摄更多的雷达兵题材影视作品,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雷达兵,喜爱雷达兵。

一位戎马一生的军事主官,从来没有写过文学作品,处女作就是一部皇皇巨著,底蕴何来?将军谦虚地说,他是农家子弟,大学读的是工科,到部队后一直军务很忙,较少接触文学作品。他的文学功底,还是在如皋中学读书时打下的。不管走到哪里,无论是在军事岗位还是文学创作,家乡永远是他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内生动力。

记者 宋捷 朱晖斌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