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推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2018-03-12 13:28:21 来源: 崇川开发区

继去年在全市年度省级开发区重大项目考核排名中摘得榜眼后,今年崇川开发区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姿态落实好“三大提质主攻行动”,以“六提”工程为抓手——

推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2月25日,正月初十。尽管通城处处还洋溢着新春佳节的祥和氛围,但在崇川经济开发区,一场旨在迅速收心干事的动员会已经举行。会议,与其说是2017年度工作的总结表彰,不如说是2018年度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誓师动员。记者置身会场,感受最多的就是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一种决战决胜的大气魄。从会议议程安排看,在简短的表彰过后,即是开发区机关、科技园、电商园等单位代表对2018年工作作表态发言。崇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姜林在会场更是非常直白地表达了期望:包括表态发言在内的同志不能只做会表态的场面人,更要做敢当表率的实干家。

新春伊始,崇川开发区即擂响了2018年发展的最强音。姜林在会上透露,今年他们将认真落实崇川区“三大提质主攻行动”,以“六提”工程为抓手,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崇川的征程中展现新风貌、体现新作为。

2017成绩鼓舞人心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

在全市年度省级开发区重大项目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

记者从当天的会议上获悉,2017年,崇川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勇担当,再创园区新辉煌”奋斗目标,以大招商、大建设、大服务为抓手,深入接轨上海、跨江融合,着力优结构、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稳中奋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达60.7亿元,同比增长214%。在全市年度省级开发区重大项目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总部经济产业园二期、医疗产业园二期、同济大学科技园等超十亿元重特大平台载体项目均全面开工建设。

全年新引进容客新能源、无忧蚂蚁电子商务等项目52个,注册资本总额5.56亿元,其中已经产生实际投入项目27个。完成重大外资项目1个,与上海高校合作项目2个,完成招商总面积10.8万平方米。

全年共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0余场。园区合作不断深化,通过建立合作共建机制,聚焦智能制造、科技服务、健康医疗等产业方向,精准对接在沪目标企业。上海博济科技园、上海软件园南通分园、复客中国、浦东国际人才城等合作共建项目均进展顺利。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2家,此外成功申报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项对沪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省高新技术产品。崇川科技园被评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全年新引进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上海高层次领军人才6名、另有9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在2017年度全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四,列苏中苏北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区域能评、环评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推广。

2018年目标催人奋进

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上下功夫

以“六提”工程为抓手推进转型发展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纵观全局,我们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自身改革任重道远。”尽管2018年工作压力巨大,但崇川开发区上下脚步铿锵,“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城市中的开发区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认识到了出路是要从产业形态、空间形态等方面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才是唯一出路。这些年,通过多元化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核多片区’的产业和空间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为开发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2018年开发区将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上下功夫,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大力实施“产业提档工程”

力促产业集聚、档次提升

企业培育。按照产值规模、研发能力和发展潜力,创新实施企业培育“3S行动计划”,即 “大象培育计划”、“老虎培育计划”和“羚羊培育计划”。通过企业分类精准指导、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培育产值超10亿级企业9家,超亿元级企业17家,超千万级企业20家。

产业培养。聚焦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两大优势产业。制造业依托制造信息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同济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产业;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创新金融、健康养老等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华为软件云等标杆型项目建设,打造开发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云生态”。

要素集聚。坚持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倾斜。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引导资金向特色产业流动。全面梳理整合市、区级各类产业、项目扶持政策,实行以贡献确定扶持、按实效兑现扶持的综合激励政策。

项目集聚。结合园区产业定位,按照“要什么、引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引进浦东人才城南通基地、上海交大一基金两基地、复客中国等一批能够形成集聚效应的高端产业平台型项目。

大力实施“经济提质工程”

力促经济总量扩张、质态提升

推动企业创新,增加单位面积贡献率。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持续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实现科技含量与单位产出的双提升。

深挖创新项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与沪上大院大所及高校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发挥烟滤嘴、金通灵等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设立研发联盟,以资源换技术、以技术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力实施“招引提效工程”

力促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效率提升、效果提高

突出产业招引。积极探索与中创区产业承接、招商联动的方法路径,全面对接中创区,努力成为中创区产业疏流、项目落地的首选配套区。结合全区经济提质主攻行动要求,持续深入接轨上海,全年确保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2场,重点在金融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努力寻找3-5家成长优势明显、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和创业团队,以创业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方式进行股权投资,打造战略新兴产业。

突出人才招引。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全年力争引进“省双创计划”等顶尖人才12名、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20名,促成一批院士及“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落地。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引才,鼓励富士通、万达锅炉等科技研发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加大科研人员培养力度,形成人才成长与产业提升的互促共赢。

大力实施“项目提速工程”

力促项目不松劲、考核不落伍

抓进度争排名。围绕市、区重大项目考核要求,加大项目落实督查力度,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投资额30亿元以上。更加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细化项目形象时点要求,确保十亿元重大项目全面建成,烟滤嘴技改、人才公寓等项目开工建设,华业二期、科尔三期等项目竣工验收,同时,对有可能进行增资扩股、项目招引的企业,深入挖潜、重点跟踪,力争全年重大项目考核排名维持全市第一方阵。

抓质量争速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推进工作机制,注重相互配合、减少汇报流程、摆脱陈规旧习,责任领导靠前指挥、现场办公,严把项目引进、工程建设、后续服务质量关,全面推动区内43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在建项目快建设、早见效。

大力实施“环境提优工程”

力促环境更优化、发展有活力

深化改革,优化干事环境。进一步优化园区体制机制,通过整合新东区投资、科技园、电商园、科创物业等多方资源,全面推进开发区总公司市场化转型,激发发展活力。强化对园区运营的过程跟踪,把好业态关、合同关、政策关和考核关,不断提高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经济产出水平。

深入探索,优化发展环境。以服务作为管理的至上形态,灵活运用优惠政策,全方位动态跟踪区内重点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法律财务、人员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对照全区三大提质主攻行动“天蓝水清”工程,全力完成市、区下达的燃煤锅炉整治、燃煤削减等任务指标,更大力度检查开发区范围近300家进驻、运营企业环保手续、排污情况,确保问题早发现、整改早落实、制度管长远。

大力实施“党建提升工程”

力促党建创品牌、队伍强素质

加强园区党建,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推进 “1+1+N”园区党建工作模式。即:在园区党委的基础上,建立1个党建工作站、1支党建指导员队伍、指导和服务N个企业的党建工作。拓展党建宣传阵地。把党建宣传工作与新媒体、新平台、新业态有机结合,开辟舆论引导新途径,打造党建工作新平台。完善党建考核体系。通过真评实考,不断强化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主角意识、主动精神。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职工凝聚力。强化担当意识、强化队伍管理,以“去行政化”为导向,完善机关人员考核机制,突出考核目标个性化、考核体系差别化、考核措施制度化,重点对不作为、慢作为、得过且过、庸碌无为的行为开刀,坚决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生态。强化廉政教育,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成为党员干部的高度自觉。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