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一位儿少工作者的教育信念和敬业奉献

2019-01-08 12:35:59 来源: 江海晚报网

2018年岁末,我去探望大病初愈的吴良珮大姐,相拥之后,仔细端详,姐竟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经历病魔折腾、生死博弈后的耄耋老人。她没有一丝病态的蔫样,仍是那个微笑着的善良、淡定、乐观睿智的大姐。我好高兴激动。是的,她释放出来的信息,总是给人心灵的力量;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给予人的永远是温暖和感动……

我们相识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三尺讲台,一座学校,从一而终。而她自53年入职至91年退休,是从唐闸二工小的大队辅导员――南通市少年宫的副主任――南通市妇联儿少部副部长。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无论有多么艰难,她都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她多彩的职业生涯、丰盈的生命轨迹,她的敬业奉献,令我们敬佩不已。

正如原南通中学校长,南通市教科所所长何广余老先生所言:“她善良、热情、诚恳。她不伪装、不敷衍,是个真人;她懂宽容、懂尊重,是个好人;她能干事、能共事、能创新,是个能人……”我也知道,在她治病期间,除了儿女孝敬,探视、关爱她的人络绎不绝,微信慰问的更是多不胜举。出院之后,大凡节假日,都有亲朋好友、学生去看望或陪伴。她在《我的精神力量来自大家的关爱》一文中,这样写着:“我真的很快乐,因为我感到,一个平凡的重症老人,竟有这么多人关心、爱护我,在乎我,不愿放弃我,我知足了,感到无比幸福!这种幸福的感受是强大精神力量,成了我战胜病魔的最有效的武器!我感谢大家!80多年来,我从不讲究吃穿,过着简朴的生活。病后,由于大家的关爱,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享受到极高的待遇。我感谢大家,对不起大家。希望老天能多给我些时间,让我有机会回报……”

姐幸福着,却愧疚着。因为,她从来就是一个只知“付出”,永远不习惯“获得”的人。这不,她见我来了,高兴全写在脸上,而接着又是不停的叨叨:“累坏你了吧,真的不好意思……”就连学生来探望,她也是满满的歉意……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提到她的那些学生,顿时来了劲,把我邀进简陋的居室后,与我促膝而谈,从上午十点,直到傍晚五点,差不多都是聊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儿童校外教育的那些事儿……桌上简单的饭菜早已凉了,我们却都忘了。是啊!儿童的教育、成长、健康、发展,都是她的思虑和牵挂。过往数十年,她为之努力探索,勇敢创新,无私奉献……可以说,这就是她生活中最最重要的部分,是流淌在血脉里,印刻内心深处的记忆、快乐和幸福。然而,她却极少谈自己,感慨无限的总是领导们如何如何重视,如何培养她和悉心指导她;是同事们如何支持、理解她,同心协力辛苦付出。她动情地说:“没有他们,将一事无成!”我听着她一番诚恳的诉说,算是真正理解了泰戈尔的话:“最为谦卑的时刻,你最接近伟大。”

她初为人师,便在唐闸二工小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她和中队辅导员们扎实做好少先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家务建设和思想建设工作。同时,针对少年儿童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深受少年儿童们的喜爱,并获得显著效果。鲜艳的队旗、领巾,嘹亮的队号、咚咚的队鼓、激情的队歌誓词,伴同隆重的列队仪式以及主题鲜明的活动过程,深深地印刻在儿童们的记忆里,定格在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

她的学生蒋辉明同志(原通医附院党委书记)看望吴老师时说,担任大队长期间,每次主持少先队会议以及活动都很高兴激动,讲稿都是自己写成的。当年,在全校老师的支持下,大队部组织排练了《中国革命歌曲大联唱》,小小歌手们将十几首革命歌曲唱响了校园,唱到了江城,荣获市赛一等奖。有意义的革命传统教育就在学唱、演唱的活动中渗透着进行的。而朗诵词竟是当时仅有12岁的小学生施志烨(现南通中学物理学科主任)写就的……

由于二工小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序、有趣,有声有色、富有创意,团市委学少部多次组织全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到二工小开现场会,观摩学习。而她也连续五年被评为南通市优秀辅导员。

她为什么能做得如此优秀?

正如她撰写的《谈少先队辅导员的修养》一文中所说的:

“辅导员修养的核心就是‘爱’,爱孩子,爱辅导员工作,爱少先队事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他们就是爱祖国,关心祖国兴亡……”

“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火热的爱心,就会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团结教师、家长、社会力量为儿童教育事业出力;就能创造性地劳动……”

同时,她还指出:“热爱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学’。因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本能,但怎么爱呢?就必须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我们虽然做的是少年儿童的工作,但也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在儿童工作中看人、做事也要运用辩证法,从而不断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此外,她还提到:“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广泛地学习,多掌握些科学知识;多看书,用文学这个‘特异功能’去感染孩子……”

最后,她说:“辅导员的学习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自身修养的需要。辅导员是门综合性、创造性的工作,是大有研究的一门教育科学……愿我们莫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倾注我们的爱心和汗水,做雕塑少年儿童的心灵的巧匠。”

的确,她做到了“爱”,就是一位爱儿童、懂儿童、尊重儿童、呵护儿童,雕塑儿童美的心灵的“巧匠”!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

师生团聚,其乐融融

大姐令人感动的第二件传奇之事,就是为南通市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基地――“南通市少年之家”的重建恢复,作出的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少年之家原本是全市少年儿童的“家”和“乐园”,也是共青团以团带队的重要“阵地”,然而十年动乱,它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仅剩下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三中全会之后,教育大业百废待举。1978年,市领导要求在少年之家原址,修缮运作。然而,市财政仅拨款800元经费;规定当年11月筹划,12月实施,春节前必须开放……人手少、资金缺、时间紧迫、工程量大……谁敢担当?当时的市团委书记胡启扬同志自然想到“吴良珮”。大姐没有丝毫犹豫,服从组织调派和决定,走马上任挑起了这副重担,这是多大的决心和气魄啊!

她凭着对儿少工作的爱心、经验和智慧,日夜赶制方案,经团市委确认后,立即付诸实施――先制作活动器具,后修缮房屋。

自动火箭、转车、电马、赛车、小红军道路等大型活动器具的制作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创造智慧、敬业精神。

少年之家的徐尔铸老师及小张、小陆、支星海等同志夜以继日,不知翻阅了多少资料,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一次次设计、安装、调试……完成了多项任务,而卫志丽同志等多位工作人员的爱人、亲朋好友都为此奉献了技术和力量。

经费不够怎么办?他们千方百计“变废为宝”。一匹得花6000——7000元的电马,他们总共才花了8元钱。是从第一轻工机械厂的废铁堆里花8元钱买回所需的涡轮杆和偏心轮,装上它,让马儿奔腾起来。同样,多件装备的完成都坚持“土法上马”、“废物利用”、“亲自动手,巧作改造”,所花经费没有超过800元,所花时间仅两个月,应该说这是他们共同创造了“奇迹”!

少年之家的工作人员不足十人,他们只能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连续开了几十个夜车,常常是午夜之后才回家。没有加班费补贴,可总不能让大伙儿饿着肚子干呀,那是个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大姐总是自掏粮票……因为她的名字与“粮票”谐音,后来,大伙儿都亲热地叫她“粮票、粮票”。这是个被叫响了的有意义的雅号。

1979年春节,南通市少年之家如期开放。当天,1000多名儿童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活动,场面感人,盛况空前。从此,全市的孩子们又有了自己的“家”和“乐园”;从此,大姐和少年宫的同志们都没有了星期天和节假日…

也就在这一年,利用“少年宫”这块阵地,组织了全市11所中小学联排的大型歌舞剧《红领巾之歌》,举办了《光荣的红领巾》展览会,以及化妆迎新会、专题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了无线电、航模、舞蹈、乐器、绘画、制作等13个活动小组。出版了25期《南通少年》。

她光荣地被邀请参加全国第二届辅导员夏令营,介绍南通市少年之家的工作经验。

当我读到胡启扬同志的专著《流金岁月》中的一段记载感动不已,书中写道:“当她(吴良珮)从广播里听到要恢复少年之家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从北京参加共青团十大回来,立即找到她,吴良珮深情地说:一切为了孩子,恢复少年之家就是我的责任!……”

啊!“一切为了孩子!”她也有孩子!才上三年级。可是作为妈妈的她却常常忘了自己的儿子的存在。放学后,孩子自己跑回家(长虹新邨),有时竟趴在传达室阿姨的桌上睡着了……儿子在《我的妈妈》作文中写的是:“我妈妈的心中,只有全市的小朋友,就是没有我……”

真是可敬可叹!读到这里,我忍不住也下泪了。

大师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教育专家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的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关注的焦点仅是学校教育,父母亲更多考虑,甚至依赖的也是学校教育,忽略了自己才是教育的基础,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因而形成不少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盲区。

然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姐就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清醒者。她说:“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祖国的未来;再说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所以抓住家庭教育就是抓住孩子父母之心,抓住了育人之本。”

她用这样的数学公式,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1+1=2 1-1=0

1982年6月,参加了全国妇干校儿少工作专题培训后,她更加坚定了加强孩子早期教育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家长素质,抓住育人之本。她将探索家庭教育的设想向妇联等上级领导汇报,获得同意和支持后,便有序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⒈ 调研、摸底,分析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⒉ 慎重选择试办家庭教育的点班和幼儿园;

⒊ 聘请老师,组建以教育专家为首的家教师资队伍;

⒋ 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

她与顾美君、周爱玲、高莉同志认真、及时完成了上列计划。

1984年3月,“南通市城中幼儿园家长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江苏省第一所家长学校,也是全国的以幼儿园为阵地的第一所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开创先河!

从此,实现了“孩子进园,家长进校”的愿景;实现了定人、定班、定时间的教学授课。

从此,姜龙章、贾真、姚兆南、张蓉娟等专家的身影活跃在家长学校的讲台上,为家长及时地奉献了教育大餐: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身心发展》;

《家风家规》;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幼儿的心理卫生解答》;

《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去》;

《努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游戏》;

《幼儿的营养和保健》;

……

家长们真的乐坏了,受益匪浅。

家长学校获得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于是又及时由点向面推进,半年之内,举办了四期家教骨干培训,印发了家长学校教材8000余册,并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议。从此“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在全市各县推开。

至1986年,全市办家长学校497所,学员86718人。

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全国都领先一步,《以幼儿园为阵地,办好父母学校的经验》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她先后在省妇联儿少部长会议、省妇联执委会、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以及全国儿童工作现场经验会上作了汇报发言。市妇联儿少部还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团的参观访问……

南通市“家庭教育”这朵报春之花盛开在江海大地,盛开在千万家长父母的心中,他们开始知道怎样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知道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教育的追求;懂得把童心、童年还给孩子;懂得尊重和爱的力量……

姐似乎累了,也确实累了,她微闭着双眼,她是该安心地歇歇了。

“粮票、粮票”

我只轻轻地呼唤了两声,她立即为之一震,然后又笑着靠坐在椅子上。

我与大姐告辞,赶向车站时,夜幕开始降临,只是纷纷扬扬的雪片飘洒着。天公似有情,等了300多个时日,走过了春、夏和秋,终将这圣洁的礼物送回大地……这片片晶莹,多么像大姐那颗坦荡纯粹的心啊!

我想:南通是教育之名乡,南通教育的光辉史册上一定不会遗忘“吴良珮”的名字!

耳边仍回响着,她列出的第三道数学公式: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1+1+1>3”

是啊,“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运作,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的人啊!这也许是她数十年实践、探索的体验,或许是她对明天的美好期盼吧!

敬爱的大姐,请你多保重,祝您早日痊愈康复!又一个新时代教育的春天就在眼前,您一定会欣喜地看到,分享到其中的幸福和快乐的!

吴良珮老师和作者陈锡珍

陈锡珍

二〇一九年元月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