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民生>> >>正文

[江海名镇探访录]古镇墩头,“水乡明珠”美誉何来?

2015-10-20 11:27:12 来源: 江海晚报

白龙禅寺

记者 周朝晖

崧泽文化遗存比青墩更早?

这是中国考古界一大发现,小小墩头一举成名

秋日阳光,慵懒而小资,毫不吝啬地把一切都洇染成一幅油画。被誉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水乡明珠”的墩头,犹如轻纱笼罩的少女,出落得更美丽……

“墩头镇地域古名‘仇湖’,古《海陵县志》云:‘泰州城东北一百里处有仇湖。’不过,据考证,历史上的仇湖是一个地域范围颇大的湖泊群,现在的墩头区域是仇湖的中心地带……”海安地方史志办一位专家介绍说。

墩头。墩头。

“至今上了年纪的当地村民们都还记得,那一年也就是1986年,来了由国家和省市县考古人员组成的一支联合考古勘查队,在原烈士乡(现属墩头镇)长垎头东侧约1公里处,发现新石器时代一处文化遗址,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测算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有红褐陶、泥质灰陶、黑皮陶等陶片遗址实物。经相关部门学者鉴定为崧泽文化遗存,且比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存年代更为长远……”专家说,这里发现的“长垎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考古界一大发现。

小小墩头镇,由此一举成名。

墩头镇的民俗传统文化,如今在“舞龙泛舟”“钩针编织”“剪纸书画”“凤凰道琴”等古老技艺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地方民俗元素把江南水乡、苏北农庄的风韵有机融合,经过长期酝酿、积累、发展,孕育出水乡文化味儿浓郁的自然风物……

水乡一景

这里是水浒故里白龙故乡?

有史可考,墩头是薛仁贵东征时安营扎寨之地

踏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村间小路,绕过一片杨柳拂岸的清清河水……一座颇具恢宏气势的海安名寺——白龙禅寺,陡然间矗立在探访者的眼前。

着黑色禅袍的白龙禅寺住持能觉法师,热情介绍说:“墩头古称‘虬湖’,虬,即为龙也。一个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传说,天上一条小白龙因触怒天条、犯了天规,结果被盛怒之下的玉皇天帝贬到此湖。小白龙劫数已满、重返天庭后,后人遂将此地称为‘虬湖’,后取其谐音为‘仇湖’,继而有了白龙庙。”能觉法师对历史掌故娓娓道来。

穿越时空的白龙寺,前身原为“金粟庵”。最后一任师太释慧开在102岁时圆寂。寺内,如今还珍藏着珍贵的肉身。

墩头。墩头。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是水浒故里。有人问:梁山水泊远在山东,墩头与其何以关联?错也。古时此地系江洲地区,是梁山好汉曾经活动的区域,这就像‘三打祝家庄’,故事发生地祝家庄也并不在水泊梁山。所以,不可一概而论。据传卖人肉包子的‘一丈青’孙二娘就曾在此地‘十字坡’经营。”能觉法师的一番介绍,令人浮想联翩。

墩头,有史可考的是,还是薛仁贵东征时安营扎寨之地。多年前,这里曾发掘出一口唐代行军锅。这片土地上,还曾经留下过岳飞抗金和朱元璋、张士诚抗元的足迹……

红色历史

抗战名镇红色沃土载史册?

“小延安桥”曾被延安的《解放日报》广泛报道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兴东泰地委和联抗司令部长驻墩头镇。这里既是联抗部队基地,也是苏中地区一个重要的红色根据地。”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墩头镇政府西部6公里处的海双公路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桥叫“小延安桥”。桥虽小,名头不小;当年,曾被革命圣地延安的《解放日报》广泛报道。

“1946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主力剿我苏中南线地区。为解决后勤运输问题,老百姓自发捐献木材修建一座小木桥。施工时,正巧华中一分区政委钟民(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到此视察,大家请钟民取桥名,钟民说,当地有‘小延安’之称,就叫‘小延安桥’吧!从此,小延安桥就被光荣载入革命史册。”

墩头。墩头。

进入新千年,水乡古镇展现出她更加迷人的百代芳华、风姿神韵——

她,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她,物产丰富河鲜味美,渔歌唱晚中美景怡人,宜兴业且宜安居。

来到里下河地区,芦荡柳荫、垂钓野炊,蓝天碧水、古朴自然。你随便拔一根芦苇、制一支水乡的芦笛,可吹响里下河生态乐园和绿色家园的四季小调……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