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12:01:22 来源: 江海晚报
金秋的唐闸公园,菊香四溢,人流如潮。10月28日,为期一个月的南通第26届菊花展在唐闸公园隆重开幕,“赏菊”再次成为市民业余休闲生活的关键词。作为“市花”,菊花深受南通市民的喜爱,深秋赏菊已成为不少市民怡情养性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休闲与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的当代,如何进一步挖掘、光大南通的菊花文化,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南通的菊花产业,成为不少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
记者 冯宏新
南通菊文化的历史有多久?
菊花古称“鞠”,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梅、兰、竹一道,菊花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之一,不仅是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滨江临海的南通虽然成陆较晚,但南通人历来有种菊赏菊的习俗。南通最早关于菊花的记载,见于明朝嘉靖年间的《通州志》。其后,清朝道光年间的《崇川咫闻录》中对菊花的品种、分类、栽培方法等都有了详细的记载,并有“种菊索值”反映当时菊花市场购销两旺的情况。
民国时期,南通民间栽培菊花仍然非常盛行,一些书香门第、殷实之家都有专门人员专用花圃栽种菊花。南通历史上的两位状元胡长龄和张謇都是爱菊之人,张謇先生就曾在宅邸“雇专人、辟专圃、植菊花”,并留下数首吟咏菊花的诗作。普通的布衣人家,也有种菊购菊赏菊的习惯。
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南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菊花文化”。1982年8月20日,南通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确定菊花为南通的市花,并将唐闸公园确定为菊花保种、引种基地。官方的支持和推动,对南通菊花品种的培育和菊花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将菊花作为市花的国内城市有8个,除南通外,还有北京、开封、太原、芜湖、湘潭、中山、德州等7个城市。作为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南通是我国地史年龄最年轻的土地之一,种菊历史自然无法与曾经作为多朝古都的北京、开封等地相提并论,但是南通在国内菊花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南通在菊花界的地位有多高?
作为国内首个菊花主题公园,正在举办第26届菊展的唐闸公园几乎荟萃了国内外所有的名贵菊花品种,1998年被中国菊花研究会确定为中国菊花品种保种基地。全国共有菊花品种3000多种,唐闸公园就占了一半多,特别是这里自育的100多种新品种,更是被视为我国菊花珍稀品种中的“绝密档案”。该基地一直坚持致力于菊花品种保存及新品种培育工作,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保种技术和完善的保种措施,品种数量由最初的几十个发展到今天的1600多个,南通由此成为中国菊花集中保存品种最多的城市,每年都会有许多兄弟城市前来参观、引种。因此,把唐闸公园称为我国菊花品种的“花库”亦毫不为过。
市城乡建设局风景园林绿化处处长季瑞元介绍,唐闸公园的菊花在国内园艺界已经赫赫有名,栽培育种技术在国内领先。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全国大大小小的菊花展览、比赛都以能邀请到南通菊花参加为荣。自1985年以来,南通菊花共参加各级展事赛事20次,先后获得300多个奖牌,其中大奖、金奖90多个,特别是在全国第七届至第十一届菊展中,我市连续五届取得了品种菊奖牌总数、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南通在菊花业界的地位和话语权由此可见一斑。
令人称奇的是,我国首批10位菊艺大师中,就有陆建山、顾艳两位出自南通。陆建山现年59岁,培育菊花已有33年,他和唐闸公园的花匠们广泛搜集、引种,自育新品。获奖无数的他有“菊花状元”的美誉,并且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另一位大师顾艳是陆建山的夫人,第8届全国菊展时,顾艳一人揽得11金6银5铜,成为当届菊展获奖最多的选手。
中国花卉协会有关专家表示,菊花保种关乎国家物种发展战略。菊花原产于中国,17世纪传入欧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欧美菊花培育在品种、技术等方面都已后来居上。一些原产于我国的物种由于缺乏保护而濒临灭绝,最后不得不从国外引进。对中国菊花物种的发展战略而言,南通唐闸菊花保种基地的重要性可谓不可或缺。
开封打造“菊都”,南通该怎么办?
纵观国内以菊花为市花的城市,把菊文化作为城市名片打造得最为亮丽的,非河南开封莫属。
就在南通26届菊展开幕前10天,10月18日,开封第33届菊花文化节盛大开幕。“开封以满城的菊韵菊香、高潮迭起的文化活动,再次成为海内外注目的焦点。”当地媒体这样报道菊花节盛况。“一条新闻,不到一天,网络阅读量超过两亿人次;一个话题,仅仅几个小时,微博关注量突破千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点关注,澳台媒体纷纷采访……”在推介菊文化方面,开封可谓不遗余力。
2010年以来,他们连续6年以菊花成功申报吉尼斯纪录,充分展示开封菊花名城的地位。以菊为媒,经贸唱戏,菊花节开幕当天举行的2015豫台产业合作洽谈会,累计签订109个合作项目,总投资775亿元。
“处内陆的开封将菊花文章做得这么大,作为南通人,我羡慕嫉妒啊。”说这话的,是南通江海传奇菊花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侯俊。
“我们应该在办好菊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外推介力度,着力打造南通菊花城市名片。不仅让市民赏菊,还要吆喝让外地游客来南通赏菊、闻菊、吃菊、用菊。我们应该研发菊花系列文创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链,建设菊花之城。”侯俊建议。
据了解,由于对菊花文化产业满怀憧憬,侯俊的“菊花畅想”已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组织地方文化人士收集整理陈实功、胡长龄、张謇等乡贤名流与菊花的渊源、典故工作已在进行当中。以张謇菊花诗词为出发点创意开发的“状元菊花茶”、菊花饼、菊花糕、菊花酒,甚至与南通家纺产业跨界融合的菊花抱枕、用蓝印花布做包装的菊花主题文房四宝、烟斗等文创产品已经问世。
对于民间有关发展菊花文化产业的设想,港闸区相关负责人低调回应:“第26届菊花展的盛况让我们更加看好唐闸古镇的发展前景,我们将继续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工作。”
“跳出南通推菊花,跳出菊花创产业。”对如何发展菊花文化产业,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应在市级层面加大菊花文化产业的组织推介力度。常州无中生有地打造了“恐龙城”,常熟也在力推“尚湖牡丹”,目的都是发展观光休闲文化产业。南通拥有得天独厚的菊花文化资源,也并不缺乏头脑灵活的民营企业家,如果各方形成合力,南通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也许并不遥远。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