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社会>> >>正文

死于海洋捕捞之手?搁浅如东抹香鲸胃里发现尼龙网

2016-03-13 09:48:25 来源: 江海晚报网

抹香鲸解剖现场。

在如东洋口港附近海滩搁浅、体重达41吨的雄性抹香鲸,被专业人员运往位于大连金石滩的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接受解剖和塑化后,围绕其身上的一切资讯,仍令人关注。12日,最新信息传来:在解剖抹香鲸的胃时,技术人员在里面没有发现任何食物,只有一张长8.2米、宽1.7米的黑色尼龙网。

胃中惊现8米多长尼龙网具

抹香鲸死前处于饥饿状态

“来自江苏如东的41吨重抹香鲸被运到我们这里后,在进一步予以防腐处理的同时,技术人员很快对鲸体进行了解剖。通过解剖,我们发现并确认:搁浅如东洋口港的这头死亡抹香鲸,皮肤无明显的外伤,皮下组织也没有淤血肿胀现象;从这些采集的证据来看,我们可以排除抹香鲸生前有打斗行为导致受伤或是误撞海上大型船只受伤致死的可能性。”12日下午,位于大连金石滩的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参与抹香鲸解剖的研究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了情况。

这位研究人员透露:专家们在解剖抹香鲸体积很大的胃时,有了一个惊人发现:死亡抹香鲸的胃内没有任何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可谓空空如也;而一张长度达8.2米、宽度达1.7米,裹挟着大量黏滑消化液的黑色尼龙网,绞缠在抹香鲸的胃内!

就在此前的2015年10月,我国台湾地区曾解剖过一头搁浅的抹香鲸。专家们也在其胃中发现大量渔网和塑料袋。当时有专业人士推测:抹香鲸可能是将塑料袋等当成了水母误食,造成了消化系统被阻塞。

这样看来,如东洋口港搁浅死亡抹香鲸的死亡原因,是不是与胃中绞缠着的黑色尼龙网有一定的关系呢?

“这张8米多长的渔网,尚不清楚它是怎么被抹香鲸误食进胃内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这种大型鲸类在海洋中觅食、特别是处于饥饿状态时,还不可能完全做到‘选择性进食’,因此,不能排除人类海上作业活动带来的影响。”一位陈姓研究人员解释说,“经过解剖检查,抹香鲸的胃内都空空如也,这说明它们死前都处于饥饿状态。至于死因,同样也不能排除它们可能是在捕食时误入浅滩以致搁浅。但胃内渔网的出现,令人痛心。”

抹香鲸解剖现场。

误食近海网具没有可能

专家:应是误食远海作业网具

那么,死亡抹香鲸胃中出现的大型黑色尼龙网,有没有可能是在如东附近海域被其误食?

“这个可能性应该没有。这是因为,洋口港附近海域属于近海,网具多为近海捕捞作业用的网具,以拖网为主。而抹香鲸属于在远海和深海活动的大型鲸类,捕食觅食活动的区域,也主要在远海和深海,近海不是它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我市一位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的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如东县海洋渔业局副局长秦刚时,他也表现出极为审慎的态度:“首先要搞清楚出现在抹香鲸体内的网具属于什么样的网具,也就是说到底是远海深海捕捞作业网具,还是近海捕捞作业网具,这个很关键。”

秦刚副局长介绍说:“如东历史上迄今尚未发现鲸类等大型哺乳类海洋动物因误食渔网等死亡的先例。因此,有关专家通过解剖如果能彻底弄清这些大型哺乳类海洋动物的真实死因,对人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它们,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洋口渔港是江苏沿海重要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当地渔民在近海海域,多使用拖网和粘网等网具。而这些网具,并不适合远海和深海渔业生产活动。

鲸腹内没找到“龙涎香”

传说中的宝贝也就是个传说

当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两头搁浅在如东洋口港的大型雄性抹香鲸被人发现后,一味令人垂涎三尺的珍贵香料和中药材、传说中的好宝贝——“龙涎香”,就成了一个焦点。

“坦率地说,在我看来,所谓的‘龙涎香’只是个传说。我前前后后也参与了许多次国内搁浅抹香鲸的尸体解剖工作,然而,一次也没有看到真正的‘龙涎香’出现在我的眼前。”在此前如东县政府召开的搁浅抹香鲸新闻发布会上,来自省城的一位海洋动物专家发表了他的观点。

令外界浮想联翩的、有可能出现在抹香鲸体内的这种神秘物质“龙涎香”,不仅是一味珍贵的香料原料,可以使香水保持恒久的芬芳,同时,也是一味极其名贵的中药。这种物质储存在抹香鲸的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质地变硬、褪色并散发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胜过“麝香”。

而无情的事实再次验证了省城专家的观点:通过技术人员对这两头抹香鲸的解剖,得出的结论是“传说就是个传说,鲸腹内连‘龙涎香’的影子也没看到。”

对于龙涎香的来源,一些研究人员也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它的成因:在远海和深海活动的抹香鲸嗜好猎食大章鱼,而大章鱼会留下坚硬不易分解的喙骨;研究者普遍认为“龙涎香”就是抹香鲸体内未完全消化、大量残留的章鱼喙骨,在混合鲸体内部大量的分泌物后,形成了一种病理性结石。这一结石,十分罕见。

“我们也希望有幸能得到一部分珍贵的‘龙涎香’实物,用于科学研究。因此,在对抹香鲸进行的细致解剖中,我们还特别重点加强了对其肠道内排泄物的检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除了一些臭气熏天的消化物,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出现。”参与解剖的陈工程师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揭开抹香鲸“耳尖”之秘

塑化制作成本不低于3000万元

“这次解剖工作最为成功之处,还在于科学家通过解剖来自如东的这头41吨体重的抹香鲸,揭开了它如何在深海条件下保持‘耳尖’状态的听力之谜。”12日下午,参与现场解剖的陈姓研究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科学研究表明,抹香鲸是世界上公认的“深潜冠军”。在深海海域,为了捕食它最喜欢食用的美味巨型乌贼,抹香鲸需要下潜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里进行追击猎杀;在这一深度,人类不借助深潜设备是根本不可能到达的,因为,普通人在无防护的状态下下潜到40米深度,就会出现耳膜穿孔。

那么,抹香鲸如何能下潜至如此深的深度?它的耳朵到底是怎样抵御深海巨大压力的?11日,从成都和深圳赶往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有关耳科专家,对来自如东的这头抹香鲸听觉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抹香鲸体型庞大而且腐败程度较高且缺乏实例,寻找耳道并不是件容易事。加之解剖现场臭气扑鼻、令人作呕,在这样的环境下解剖抹香鲸的耳朵,难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实地解剖,抹香鲸的外耳道终于被专家发现,测量表明:长1.2米,大拇指粗细。这项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据此,可以利用仿生学为一些耳部疾病患者制作辅助听力设备,造福人类。”

专家同时介绍,目前可以确定这头抹香鲸的塑化制作周期不少于5年,至少需要使用500吨的丙酮和70吨的硅橡胶,成本不会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记者周朝晖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