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10:57:04 来源: 南通日报
社会长治久安,需要法治作为坚强保障。年初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全省、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社会治理创新区”的总体目标,以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深化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基础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今年上半年,法治南通建设亮点纷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法治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督查、同表彰;市、县两级人大、政协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议、决议、协商等方式,主动建言献策;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更加注重把“稳评、安评、环评”作为决策的前置条件,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15日-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办的《法治天下》栏目组在通采访拍摄,南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引发关注。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2000多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其中“一把手”出庭400余人次,包括15位县(市)区长。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国首创的领导干部述法述安考评、政法队伍轮岗交流机制、首席质量官等制度都得到有效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诚信法治建设、公安执法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等经验做法先后被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依法治市特色亮点愈加彰显。
平安南通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经第三方测评,上半年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6%。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平安南通建设的意见》,全市上下着力构筑高质态立体化现代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充分利用高科技领域成果,大力推进以技防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今年以来,公安部门以组织开展治安整治集中清查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市区32个老旧小区技防设施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各类监控摄像机20万只,现代技防乡镇、技防单位、技防商贸街、技防小区创建达标率均达100%。紧扣人口管理工作,加强外来人员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重点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护航工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专项排查整治、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工程、社会组织参与平安法治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全市外来人口居住证新证发放覆盖近八成流动人口,工业园区外来人口“三集中”率达70%以上。
我市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出许多新做法、新经验。把涉及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等职能交给社会自治组织,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等多重作用,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政社互动”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蓬勃发展。本月5日,崇川区新城桥街道与复旦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主城区力争年内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15个,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总数突破1800家。以提升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体化运作水平为关键,深入推进三级平台建设,全市先后累计投入近15亿元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中心,面积普遍达400平方米以上。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县镇村三级调处中心(室)受理调解各类纠纷28407件,调解成功28093件,调解成功率98.75%,通过调解防止民转刑案件85件,防止群体性事件498起,防止越级上访491件。与此同时,全市大调解工作持续深化发展,大调解体系法治化、队伍职业化、调解专业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矛盾纠纷新特征、新趋势,今年以来,我市新建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涉外纠纷、保险等新型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构,并建立专职调解员职业准入、培训考核、等级评定、薪酬保障工作机制,调解与诉讼、复议、仲裁、救助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联动得到深入推进。
本报记者 王玮丽 实习生 李柯莹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