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12:58:14 来源: 南通网
南通网讯(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郑州)中国好人、曾捐资百万元的慈善老人宋英,因患心脏病,经多次抢救无效,于11月20日(今天)凌晨4点40分去世,享年99岁。宋英病重期间,南通市领导、通州区领导曾到医院看望,并嘱咐医护人员积极做好治疗工作。
宋英,通州区西亭人,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离休。2012年1月8日,宋英老人捐出自己和已故丈夫姜美善毕生积蓄一百万元,设立“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用于帮助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学生。
宋英的事迹传开后,先后得到中组部、省、市领导的指示,掀起了学习宋英的热潮。
宋英同志告别活动的相关工作,通州方面正在展开。
宋英生前事迹
【一辈子坚定信念】
1918年1月,宋英出生在通州区一个叫湾子头的地方。到了上学年龄,宋英看到同龄的男孩都上学去了,也吵着要去读书,但当时的学校不收女孩,父亲只好为她请了一个私塾先生,读了一年半,能背诵《论语》的宋英在当时也算一个有文化的人了。
23岁那年,宋英经人介绍,与在南通县碧堂小学任教员的姜美善结婚。姜美善比宋英大一岁,1941年7月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42年2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婚后不久,姜美善就调到双林庵小学担任校长,后来调到南通县警卫团担任文教助理,然后又调到苏中四分区专署交通处任秘书。
1947年1月,宋英跟随丈夫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她有文化,表现出色,得到组织的信任。 1947年10月,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英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越在困难的时候,坚守的信仰越不能动摇。 ”1949年11月,姜美善所在部队接到命令,急需抽调一批干部,支持南方地区工作。当时的南方,敌我的斗争形势很复杂,对一个长期在后方工作的干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姜美善回家与宋英商量后,宋英再次支持丈夫,跟随丈夫一起南下。南下后,宋英与丈夫扎根当地。宋英先后任云南省百货公司人事科科员、墨江县财政局副局长、思茅地区财政干校秘书科副科长等职,1972年离休。 1979年5月,宋英与姜美善从云南离休后,回到通州区金沙镇老家安度晚年。
宋英夫妇俩离休后,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每天坚持看新闻、读党报,积极参加支部学习活动,坚持过组织生活,参与家乡的各项社会事业,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宋英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脑子要生锈,会跟不上形势”。
在她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书橱,里边大多是些马恩列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宋英介绍,这些书有些是组织上发的,有些是自己买的,她与老伴大多看过。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她不能参加活动了,但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支部的同志将学习材料送到家里,及时了解支部的活动情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宋英(资料照片) 记者赵勇进 摄
【一辈子心系群众】
宋英刚到云南曲靖粮食局工作时,衣服是单位发的,吃饭在单位食堂,都不用花钱。每月发的4块零花钱也够用了,但那个地方很穷,一年收上的粮食不多,麦穗一寸长也没有,土豆放在火上烤烤就是主食了。晚上,当地人点灯用的是一种树脂,燃烧时会冒出很多黑烟,把眼睛熏得红红的。宋英看不下去,就从4元的零花钱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眼药膏,送给邻居,当时眼药膏的价格是每支1角4分。
1953年后,宋英调到云南省百货公司做人事工作,她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有一位同事,家中孩子多,有次发工资推迟了两天,这户人家就揭不开锅了,宋英知道后,就先将钱垫付给他。 1958年,宋英跟丈夫一起调到墨江时,公司的同事都舍不得她走,并热情地欢送她。那时,加工资每个单位都有名额,论资历,宋英每次都排在前面,但她看到同事工资低,家庭负担重,就主动提出先将机会给人家。她离休前,先后3次放弃加工资的待遇。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宋英、姜美善夫妇在捐款500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青海省玉树大地震也牵动着他俩的心,从媒体上看到地震灾情后,他俩立即通过金沙镇关工委向灾区捐款1000元。此外,他俩还在2009年、2010年分别捐款1000元,通过通州区扶贫协会,资助贫困孤儿上学。
面对一生积攒下来的100万元,姜美善生前曾跟宋英商量,钱存在那里都是“死”钱,如果把钱用“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2010年1月18日,夫妇俩共同立下财产遗嘱:“财产是我们二人共同节俭的,不是祖传遗产,不予分配,应该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2011年2月7日,姜美善因病去世后,宋英多次找到通州区委老干部局、民政局和金沙镇人民政府商议如何处置他俩的积蓄财产,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设立冠以他俩名字的慈善基金,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 2012年1月5日,宋英捧着16张累计金额99.96万元的存折来到通州区委老干部局,本金和利息作为首批慈善基金。
那天,她对着丈夫姜美善的遗像说:“我把所有的钱捐出去后,你的心愿了了。我现在心情特别好,以前一顿只能吃半个馒头,现在一下子能吃一个馒头了。 ”
各级领导对宋英的评价
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
通州区94岁的离休干部宋英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 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向宋英同志学习。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宋英同志把毕生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宋英同志高尚无私、克己奉公的思想境界,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革命本色,心系群众、扶贫济困的大爱情怀,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时刻铭记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为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
宋英同志一生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用平凡的爱心为社会作出了无私奉献,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本鲜活的教材。时代呼唤这种精神,人民群众期盼这种精神,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宋英同志的精神作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把对宋英同志的感动和崇敬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又好又快推动江苏“两个率先”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新局面,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新力:
宋英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在新闻媒体宣传的同时要注意深入总结。
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
宋英同志的事迹,是我市继“江海志愿者”、“莫文隋”、“爱心邮路”等先进典型之后的又一凡人善举,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又一典型,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她的优秀品德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