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08:54:21 来源: 江海晚报网
截至目前,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实施已经7年多。
“限塑令”实施之初,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限塑风潮。然而,近日关于“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超市大赚等消息在网上不断发酵。
7年多来,随着舆论关注度的冷却,“限塑令”在我市执行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区一些大型超市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大幅减少,“限塑”效果明显,不少市民已开始习惯使用环保袋和少用塑料袋,也不存在超市年赚千万元的情况;但是,“限塑令”在部分小超市和集贸市场,似乎并没有发生实际有效的作用。
记者 陈静
市区大超市执行情况良好,
“年赚千万元”之说不靠谱
“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月16日下午,记者在市区南大街大润发、文峰千家惠等大型超市以及部分私人小超市、杂货店进行调查和蹲点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市区一些大型超市执行情况良好,分别按照塑料购物袋大小,以不同的价格售卖给顾客,而且,这些购物袋比较厚,购物袋上还标有诸如“为了避免和防止窒息等危险,请远离婴儿和幼儿”“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请多次使用”等安全和环保标识。
记者在南大街大润发超市二楼出口处蹲点发现,10分钟内约有50多名顾客结账出来,其中,有10名顾客拎着自带的环保袋,大部分顾客是拎着塑料购物袋,也有少数是拿在手里,而这10名顾客中,9名为中老年顾客,1名为20多岁的小伙子。据南大街大润发客服部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实施“限塑令”之前,顾客对于塑料购物袋的需求很大,生的熟的都要分开,有时还会多要几个;自从“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数量迅速减少,一天1万多的来客量,平均每天售出塑料购物袋1000多个,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虽然“限塑令”在大型超市执行情况良好,但是据记者调查,市区新村内一些私人小超市、小杂货店却依旧我行我素免费供应,更有甚者打着“限塑令”的口号,向顾客兜售不合规定的超薄型塑料购物袋。“我们是小店,不像大超市,没那么多讲究,顾客要我们就送。”市区光明南村内一杂货店老板告诉记者。
至于有传言“限塑令”变成“卖塑令”,超市为此年赚千万元之说,来客量堪称市区之最的南大街大润发超市客服部工作人员表示这一说法“不靠谱”。“超市按照袋子大小销售,小号1毛,中号2毛,大号3毛,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小号基本没有需求了,主要集中在中号和大号,如果以每天卖出的都是大号计算,一年销售额为108000元左右,即便不算成本,也达不到千万元啊!”工作人员说道。
集贸市场“免费午餐”仍有,
菜贩称不给的话就没生意
相比大型超市而言,“限塑令”在集贸市场的实施力度明显减弱。记者调查发现,市区不少集贸市场仍旧在向顾客提供这项“免费的午餐”。
当天下午四五点钟,记者分别来到市区莘园路农贸市场和太阳鑫城农贸市场,在市场内,记者看到不少摊位前挂着国家明令禁止的花花绿绿的超薄塑料袋,既没有安全标识,也没有环保标识。摊主在顾客买完菜后,直接将菜装在袋中递给顾客,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少数老年顾客虽然挎着菜篮子去买菜,但也是先将菜装进塑料袋,再放进菜篮子。
莘园路农贸市场一个卖各种丸子的摊贩告诉记者,自己也知道早就开始“限塑”了,但是操作起来有难度。“许多人来买菜,本来就几块钱,塑料袋还要收费,那就没生意了。”听到记者的提问,旁边一位卖蔬菜的大姐连忙解释道,虽然一年到头累计下来,购买塑料袋也要花不少钱,但是这钱省不得。
当记者问起这些塑料袋是从哪里购买的,是否符合“禁塑令”的标准时,这位大姐透露,她家的塑料袋是向市场里另一个卖菜摊贩购买的,市场内绝大部分摊贩也都是从那里拿货。随后,记者找到了那个向市场内售卖塑料袋的摊贩。这个摊贩告诉记者,塑料袋是从外地和本地一些批发市场批过来的,很便宜,一个袋子几分钱,至于是否符合“限塑令”的标准,她表示“不太清楚”。
去超市可以用环保袋,
但挎菜篮去菜场没必要也不现实
“限塑令”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的杠杆调节机制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对于“限塑令”的实施,我市市民是如何看待的?从自身做起,为减少环境污染尽一份力的想法是否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
南大街大润发超市客服部工作人员透露,据他们工作人员的观察,超市里自带环保袋前来购物的顾客大部分为中年以上市民,还有一部分就是汽车客,直接将所购之物用推车推到停车场,然后装进车内,也有少数市民会将之前买的塑料购物袋重复使用。总体而言,“限塑令”实施后,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不少。
闫数是家住港闸区高迪晶城小区的一名80后孩子妈妈,谈到“限塑令”是否影响生活时,她告诉记者,“90%自己带”。问其原因,她说,一个是环保,另外就是自带的布袋子结实又好拎,用脏了洗洗还能用,要是每次去超市都买购物袋的话,回家收拾那些袋子太麻烦。“刚开始也是为了省钱,后来觉得用布袋子挺好,就是有时候忽然决定去超市的话,会忘了带,但也不用袋子,就用包装,能拎在手上的就拎在手上,实在不好拿再买超市购物袋。”闫数说,她有一个闺蜜群,在她的带动下,群里的几个闺蜜也都纷纷效仿,拿着布袋子去超市购物。她们的布袋子是从淘宝买的,很好看,这样去超市购物也是美美的。
据悉,尽管我市不少市民已经养成了自带环保袋去超市购物的习惯,但对于去菜场买菜使用菜篮子,大家尚未形成习惯。“买菜才多少钱哦,还要花几毛钱买袋子,不划算。”“要是买豆子也装在篮子里,不漏掉才怪。”……记者在莘园路农贸市场和太阳鑫城农贸市场随机采访了几名买菜市民,他们纷纷表示“没必要”“不现实”。
“限塑”面临实际问题,
源头治理最关键,宣传教育很重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精神,各地要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其中,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以确保“限塑令”在各地区的有效执行。那么,“限塑令”实施7年多来,我市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市质监局与市工商局有关科室工作人员。
市质监局质量管理与监督处工作人员透露,实施“限塑令”后,他们有专门的稽查执法队伍对我市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尤其是2009年到2010年之间,市政府还组织过“限塑令”的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我市并没有生产企业,基本都是从外地批发过来的。“具体查处过多少不太记得了,因为后来体制调整,稽查队伍解散了。查处对象主要是集中在长途车站巷子里的批发摊贩,塑料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不符合标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几年没有什么发现。
市工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市区一些大型超市执行得还是不错的,主要是一些乡村小超市还有农贸市场执行得不太好。究其原因,他表示:“主要在于源头控制得不好,这个涉及到生产领域,如果生产领域没有加强控制,转到流通领域控制的话,比较困难。”“要让‘限塑令’彻底有效实施,要从三方面着手。”这名工作人员坦言,最关键的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限制生产塑料袋;其次要加强部门联动,目前,县里面的质监、工商、食品药品合并为一个部门了,所以县里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可以不需要联动,市一级需要联动,光靠一个部门抓,虽然抓一抓会有好转,但是在长期效果上差一点;最后,要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自觉自律做到自带环保袋购物。
“‘限塑令’任重而道远,尽管我市不少市民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尚未普及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做‘限塑令’的坚决执行者与拥护者,为保护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环境出一份力。”市区一名环保志愿者倡议。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