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09:01:02 来源: 江海晚报网
晚报网讯 (记者 冯启榕) 尽管已经立春,但这几天,不少市民仍然感觉寒意袭人。昨天,市卫计委通过“南通12320卫生热线”发布健康提醒:乍暖还寒要春捂,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市卫计委的专家介绍,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专家指出,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此外,市民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那么究竟哪些部位最该“捂”呢?在中医专家看来,“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的保暖。“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入春后不要急着摘掉帽子、取下围巾、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专家表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寒多自下而起。“捂”好下半身,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