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要闻>> >>正文

王铃:与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同行

2019-09-27 09:56:50 来源: 江海晚报网

■他是大学者傅斯年亲自推荐给李约瑟的年轻才俊,在与李约瑟合作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过程中,因深厚的中国古文功底、丰富的史学知识及娴熟的英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约瑟在这套巨作的前言中热情地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感谢。

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英国学者李约瑟(即“四大发明”提出者)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原名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国科技与文明》)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以及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与比较,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该书第一卷的前言中,李约瑟提到了一位重要助手:“假如没有这样一位合作者的友谊,本书即使能出版,也将推迟很久,而且可能会出现比我们担心现在实际有的甚至更多的错误。”

王铃,一个南通人的名字,即使在历史尘埃掩盖之下,依然散发着它的光彩。

1917年,王铃出生于南通城内朝阳楼巷。从当时的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才华出众的王铃进入傅斯年主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1943年6月,李约瑟在迁居四川李庄的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参观时,傅斯年向李约瑟介绍了所里的助理研究员王铃。1946年,王铃在李约瑟推荐下,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留学。1948年,李约瑟与王铃等合作,开始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对王铃在写作中起到的作用推崇备至:“他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训练,在我们的日常讨论中,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由本书第一次译成英文的中国文献,其英文初稿十之七八是他翻译的,然后我们两人必定一同详细讨论校核,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才最后定稿。别人的译文,我们两人必须核对中文原书后才加以采用。王铃先生还花费许多时间去查找和浏览各种原先认为有用的材料,从这样的探究中往往又发掘出一些资料,对这些资料我们再从科学史的观点仔细地审查,然后确定它们的价值。许多烦琐的图书馆工作,以及各种索引和编目工作,都由他负责。”

1988年8月,在第五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上,王铃因协助李约瑟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功绩,被授予“为公奖金”。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负责中国科学院的郭沫若、竺可桢多次邀请王铃回国工作,甚至安排好了住处,并分别寄去2000英镑作为路费。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王铃未能成行,但他对此一直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歉疚。

身处异乡的王铃一直关注着祖国。1962年中印边境争端又起,当时在澳大利亚的王铃记起自己曾在英国的图书馆看到前英国驻印度总督测绘的印度地图,其中的中印边界线和中国政府的划分基本相符。他专程从澳大利亚赶往英国,在伦敦图书馆查找出封存多年的当年英国殖民政府绘制的印度地图,复制后送交中国驻英机构。1962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出了5幅英文版《印度地图》。其中1862年印度加尔各答测量局办公室出版的“英属印度斯坦北部边境”图上,中印西段边界标明在喀喇昆仑山脉,与中印边界传统分界线大体一致。另一幅1917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西藏及邻国”图上,中印东段边界线同传统分界线大体一致,有力地证伪了印方的说法。中国政府依据这些事实驳斥了印度政府的无理要求,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也赢得了世界各国舆论的广泛支持。

1992年11月22日,王铃首次返回故乡南通,终于实现了他近50年的梦想。1994年6月6日,王铃在南通家中病逝。

记者 施亚泽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